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79期
一、选择题
1.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2.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3.“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概念
B.推理
C.规则
D.技能
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 )
A.促进全面发展
B.保持协调发展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行统筹兼顾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6.智育中的“智”是指( )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7.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8.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
B.反射
C.感应性
D.感受性
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真实坦诚
B.互相接纳
C.自然、适度
D.第一印象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教材,在一节课堂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班级授课制
B.小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11.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12.下列问题解决方法中,不属于启发法的是( )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推法
13.感觉是对( )
A.直接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B.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
D.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映
1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5.“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练习
B.示范
C.言语指导
D.反馈
16.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17.下列哪项不是测验量表应具备的条件(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主试
18.治疗恐怖症最常用的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松弛训练
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
A.积极过程
B.能动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20.个体会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形成( )进行保持。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动作记忆
D.程序记忆
二、判断题
21.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
22.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
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24.皮亚杰认为12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
25.课外作业的布置不属于教学工作的环节。( )
26.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则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 )
27.思维定式仅有碍于问题的解决。( )
28.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纠纷。( )
29.目前,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管理、地方管理和校长管理。( )
30.学习抑郁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厌学症。( )
三、简答题
31.简述遗忘规律的内容。
3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3.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表现。
34.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35.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36.试述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五、案例分析题
37.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①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②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③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④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⑤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六、教学设计题
38.写出“二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