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92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2.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6.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8.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1.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2.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13.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4.下列现象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16.学生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16.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A.记忆术
B.记笔记
C.复述
D.编码和组织
1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9.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学手段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20.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作(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2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23.演奏钢琴属于( )。
A.识记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认知技能
24.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25.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26.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27.学习是为了不做后进生或留级生,免受教师批评指责;或为了取得好评,给班级或团组织争荣誉而努力学习。这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 )。
A.学习动机不明确
B.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C.学习为了个人前途
D.学习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2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吃了酸的东西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9.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0.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二、判断题
31.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32.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
33.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34.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 )
35.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36.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
3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38.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39.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
40.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三、名词解释
41.学生观
42.学习准备
43.心理发展
44.性格
45.感觉适应
四、简答题
46.简述中学生意志的培养方法。
47.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48.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49.简述遗忘的原因。
五、论述题
5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机智的认识。
51.请谈谈你对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