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094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动机强烈
C.智力水平高
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5.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6.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7.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9.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0.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 )。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12.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样例与第一个肯定样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继时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博弈性聚焦策略
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14.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15.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
A.高智能型
B.高创造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收藏本题
二、多项选择题
16.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 )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17.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志向差异
18.皮肤觉主要包括( )。
A.触觉
B.压觉
C.温度觉
D.痛觉
19.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 )。
A.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B.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
20.以下属于课程设计的方法的有( )。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实验法
D.经验法
2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朱熹
22.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教育性
D.技能性
23.( )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4.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25.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三、简答题
26.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7.翩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8.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29.简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恩维的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
30.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31.结合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五、案例分析题
3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