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24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检查别人的作业时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
A.知觉的整体性
B.思维定势
C.注意分散
D.粗心
2.学生在写作业时被嗡嗡的蚊子声所吸引,这一心理现象属于( )。
A.不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格言体现了思维的( )。
A.灵活性
B.深刻性
C.敏捷性
D.批判性
4.幼儿在计算2+3=5时,会在头脑中用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这种思维类型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初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5.学生闭卷考试时,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再认
B.回忆
C.识记
D.保持
6.下列说法代表内控特征的是( )。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我从来不在乎老师怎么评分”
C.“我看过了一些卷子,知道老师会出什么题”
D.“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7.“窥一斑而知全豹”属于知觉的( )。
A.敏锐性
B.客观性
C.整体性
D.精细性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至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9.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时候,说出“山洞E1是圆的”“我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 )。
A.多维性
B.独特性
C.流畅性
D.综合性
10.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 )。
A.访谈法
B.抽样法
C.座谈法
D.产品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为(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平衡性
C.定向性与顺序性
D.差异性
12.自我意识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实现
13.学生的认知方式也称为认知风格,可大致划分为( )。
A.场依存与场独立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具体型与抽象型
D.发散型与辐合型
14.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有( )。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三、判断题
16.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做出判断,这种思维属于分析思维。( )
17.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白日梦状态。( )
18.“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行为体现了注意的广泛性。( )
19.“欢愉嫌时短,寂寞恨时长”属于时间错觉。( )
20.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这是记忆的持久性。( )
四、简答题
2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2.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案例分析题
23.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七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一、单项选择题
24.“平行影响”原则的提出者是( )。
A.马卡连柯
B.杜威
C.科尔伯格
D.波西瓦尔
25.“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A.互补性
B.不平衡性
C.系统性
D.个别差异性
26.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
A.教学技能
B.专业知识
C.品德修养
D.教育智慧
2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 )。
A.陆军讲武堂
B.同盟会
C.京师同文馆
D.钦定学堂
2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学生的主体性
B.认识的直接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2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本书中确定“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这本书是( )。
A.《学会做事》
B.《学会生存》
C.《学习的革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0.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31.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称为( )。
A.案例研究
B.科研研究
C.行动研究
D.个案研究
32.测试题目尽量多而全面,难度尽量适中,这说明试题编制者考虑了试题的( )。
A.区分度
B.效度
C.难度
D.信度
3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句话反映出古代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教育的目标明确
D.教育来源于生产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34.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 )。
A.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35.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36.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 )。
A.基础知识
B.基本技能
C.科学技术
D.生存本领
38.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教育教学能力
C.学科知识水平
D.组织管理能力
三、判断题
39.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是正诱导所致。( )
40.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能二用”是不良品质。( )
41.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诱因。( )
42.学校在学生中进行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这种教育应用了学生的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
43.知识是记忆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
四、简答题
44.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45.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
4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