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这样一句话叫:'南有小花园,北有内联升'。如今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上,最初以为皇宫生产各式朝靴起家的北京内联升鞋店顾客盈门,买卖依然红火。
清朝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创建的内联升鞋店,已近150岁了,其间经历了百余年的商海沉浮,1900年还曾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可以说它的命运是近代中国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2年美国耐克制鞋公司开张,用有减震作用的中底垫。 1973年“阿迪达斯”用硬主跟代替盛行一时的软主跟或半软主跟。同时还采用了后跟护圈、上跷与发泡底。1974年,一种封闭性的微泡沫聚料 EVA问世。用它作轻质鞋垫比微孔橡胶还轻。 1975年,美国新平制鞋公司采用底部加阔的后跟,跟座宽阔,着牢靠。中底、外底横问也随着加阔,提高了行走的稳定性。
文武百官的欢迎,生意日渐红火,据说一双好的朝靴可以卖到几十两白银。内联升自己有一本书《履中备载》,上边详细记载着在内联升订做过靴子的人,他们脚的大小肥瘦,对鞋子面料的喜好和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来过一次今后您再做鞋就不用亲自上门了,当时常有一些进京办事的方官从内联升《履中备载》中找到他们要拜见的朝廷官员的鞋档案,订做一双朝靴作为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