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鞋子,它既不像球鞋,又不像皮鞋,毛糙的猪皮革鞋面上斜镶四根沿条,底的前尖后跟都向上包起,后帮内沿还包一圈泡沫塑料(海绵)。这种造型独特的鞋,是专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训练鞋。由于这种训练鞋,是运用人体工程学和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原理设计出来的,具有外型别致、结构合理科学、穿着轻便舒服的优点,70年代中期,逐渐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从体育界进入大众市场。
程来祥: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头顶马聚源,脚穿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当时的四大恒是四个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马聚源的帽子当时在社会上特别有名,内联升的鞋,瑞蚨祥的绸布以及四个银号的信用,实际上就是当时一些有身份的人,如果具备了这四点也可以说是社会上的名流了吧。
清朝以后内联升调整经营战略,从'打坐轿人的主意'转为为普通百姓服务,当然不变的是它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并且形成了以千层底布鞋为主导的系列产品。
二、鞋靴的地位与象征
在古希腊,鞋子象征着奴役和自由之间的区别。希腊哲学家普卢塔克(46—120)写到,“赤脚”,“是奴隶的标志”。奴隶是不许穿鞋的,奴隶被卖掉时,他们的赤脚上盖满了白垩或灰泥,因此他们被叫Cretaceousperson即“白垩人”。希腊的自由人不敢不穿鞋就上街,害怕被人当成奴隶。从历史来讲,鞋也反映了流水,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致宗教信仰。例如270年前,如果一个英国女孩穿了一双牛皮鞋,就会被认为跟一个穿花边高跟鞋的年轻女士很不一样——哪怕她穿的皮鞋很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