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不进泥浆,必须立即检查原因,先检查地面管汇是否堵塞,闸门是否打开。再检查井下原因,可能是钻头泥包、高压油、气浸等,会发生起钻时井口外返泥浆,这时应接上方钻杆循环灌泥浆。
30、起钻中钻杆内突然倒流泥浆或喷泥浆,是何原因?应该怎样处理?
主要原因是:
(1) 泥浆密度不均匀或井壁突然坍塌。
(2) 井喷前预兆。
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应停止起钻,立即循环泥浆,转动钻具,使进出口泥浆性能正常,停泵后卸方钻杆不返泥浆再起钻,若油气浸严重应组织压井。如果泥浆循环不通,应赶快起钻,防止井塌造成卡钻,起钻时想法往井内灌泥浆。
31、起钻中遇卡是什么原因?怎么判断?怎么处理?
井漏的原因:
(1) 地层疏松,钻进快,泥浆未循环好,接单根后开泵过猛,容易蹩漏。
(2) 渗透性地层,泥浆密度过高,压漏地层。
(3) 钻遇地层断裂带或有裂缝时井漏。
(4) 溶洞漏失。
井漏有三种:
(1) 渗透性漏失(漏失量较小)。
(2) 轻微漏失(进多出少)。
(3) 严重漏失(有进无出)。
井漏的判断:
(1) 泥浆池液面降低。
(2) 井口返出泥浆量减少,严重时不返泥浆。
(3) 钻进中发现钻速突然变快或钻具放空,泵压下降,往往发生井漏。
井漏的处理:
(1)渗透性漏失,首先设法提高泥浆粘度,适当降低泥浆密度和泵的排量。
(2)严重漏失时,可在泥浆中加入堵漏材料,如锯末、马粪、贝壳粉、粘土块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注胶质水泥堵漏。无论用什么方法堵漏,都要防止钻具卡钻。
28、起钻前为什么要循环泥浆?
1、下钻遇阻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
下钻遇阻的原因是:(1)起钻完后井塌。(2)泥浆性能不好,失水大,泥饼厚,地层膨胀致使井径缩小。(3)上次起钻钻头直径磨小严重,下新钻头造成遇阻。(4)起钻前未循环好泥浆,下钻下不到底。(5)钻具结构变化。如更换大钻具或加大直径扶正器,更换钻头类型下钻也易遇阻。
处理办法:起钻前必须循环好泥浆,处理好泥浆性能,起钻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灌好泥浆,下钻过程中遇阻要划眼。不能强压、强下。下钻前要详细检查钻头类型尺寸;钻具尺寸若改变,下钻应注意防止遇阻、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