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星锐“安全配置”一应俱全
从空间方面来看,江淮星锐汽车,对于一款城市物流车而言,运输效率直接关乎到车辆的使用经济性,而空间就等同于运输效率,是车辆使用价值的评判项目。星锐节油王7.8立方米超大承载空间既能满足物流配送也能适合通勤出行,宜家宜商一车多用。
除了空间外,动力与油耗也是直接关系到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星锐节油王以“1.9CTI+小速比+6MT”的黄金动力为卖点,上市以来备受市场瞩目:配备139马力的1.9CTI柴油发动机实现了绿色柴油动力方面的重大突破;利用小速比突破了油耗限制,核定的百公里油耗仅7.8升,相当省油;在传动系统调配上还匹配了采用欧洲技术的高传动六档变速箱,能令操纵感受更平顺,江淮星锐,动力输出损失更小。
江淮星锐还以独有的轿车化设计以及丰富的人性化配置引领了高端商用车轿车化的主流趋势。轿车化的中控台,前后电动空调、倒车影像系统等各种功能分区一目了然。八向调节驾驶员座椅、多功能方向盘,电动后视镜、倒车雷达、ABS+EBD座椅等多种主被动安全配置一应俱全。
你可能了解它,但你不懂它!
如果你是对国内汽车行业有一定了解的“非初级”用户,那么江淮的名字你一定烂熟于心,不过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江淮”这个名字似乎还是有那么点儿陌生。在商用车领域默默耕耘了几十年,江淮终于在近些年决心走向台前,真正向乘用车领域进军。或许“不温不火”、“销量平平”是目前江淮身上抹不掉的关键词,然而江淮品牌的发展真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庸甚至平庸吗?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淮就已经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只不过由于缺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乘用车产品,江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徘徊在人们视线的边缘。近几年经过几番“伤筋动骨”般的战略转型,江淮品牌已经开始正式向乘用车市场进军,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江淮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为九大献礼的同时,全国上下已经开始经历革命,江淮汽车制造厂虽然隶属于军对,但还是无法避免工厂内技术人员被被降职的情况,1977年革命结束,江淮汽车制造厂在新一轮整合后脱离企业背景,被划归至机械局管辖。
此后江淮汽车制造厂便一直在省机械局领导下生产汽车零配件及部分商用车型,几乎不涉足乘用车领域,也正是因此,江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属于“只干活、不出名”的阶段,只有在某些军对及工程车辆身上才能找到“江淮”的字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进了各行各业,我国汽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乘用车领域更是迅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此时江淮汽车制造厂由于并不熟悉乘用车业务,想向这个市场发展其实并不容易,江淮汽车制造厂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对企业进行一次转型,将精力投入到客货车底盘领域,着重研究生产客车、货车底盘。
随着客车业务的不断成熟,江淮汽车制造厂于1996年12月接手合肥客车厂,并且在同年开启了与韩国现代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的合作,当时江淮方面与韩国现代达成了客车底盘方面的技术合作协议,在吸取海外先进经验技术的同时进行中国化改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淮真正成为了国内客车领域的佼佼者。
<p style='text-in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