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一定义,进行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是:
1. 确定分析评价目标,特定评价方案,做价的准备工作;
2. 选择评价开始时间,搜集评价对象信息,并加以整理;
3. 分析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论;
4.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在研究评价时,我们要注意评价、评估和测量(Evaluation、Assessment、Measurement)的区别。评价、评估和测量所共同者为测验。它们常常(但不总是)使用测验,然而它们当众没有一个与测验同义,并且这三个过程各自所要求的测验种类可能也不同。测量指“将一数字表示的量指派于.......”这一定义适用于大多数的教育情景,许多智慧能力或教育方面其他的量只能间接地测量。这样的测验典型地用来测量这样的量,如这里水平、在不同情境中应用一原理的能力、习得或遗忘的材料有多少。测量很少是为测量而测量的,它可以包括在一项评估或评价之中,但是更宜将它看作为一种基本的研究步骤。评估这个术语应当尽可能地专用于人。它包括的活动主要有:分等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考察、鉴定等等。我们可以评估学习在特定科目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评估应试者从事特定职业的能力倾向,可以评估教师的从教能力,等等。人们一般把“教育评价”这个术语专用于计划课程和各组组织变量这样的抽象实体。这一用法含有对某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作估量的意思,这通常涉及到与其他的方案、课程或组织模式作比较。正像可以将评估描述为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种例行活动一样,评价是主要从事研究和发展工作的人们所进行的一项活动。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第三方评估教育绩效的制度创新,实质是一场极为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高效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体系能够促进制度达到新的均衡,节约交易费用,约束评估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然而,传统的教育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仍显示出较强的惯性制约作用。为此,应加强制度供给,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快信息公开、完善和落实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培育评估文化等多种途径,为第三方评估创设适宜的制度生态环境。
评价类型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q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级次,可分为高等学校评价、中等学校评价、初等学校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类别,可分为职业学校评价、专业学校评价、师范学校评价、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
(一)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良好的诊断评价有助于教师把学生适当地分置在教学顺序中,正确找出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从而保证教与学的成功。形成性评价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也称过程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如对教学过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调控、校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国将形成性评价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控制学习工作过程,及时或定期检查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工作上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总结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也称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旨在对教育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这种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的结果作总体分析,提供描述性信息,关心对效率的陈述,并强调自身的效果。其特点是在学习或教学活动后,就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课程编制者作出价值判断。评价者一般应独立于计划实施者及协助者,以保证对评价对象持客观态度,得出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