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为喜光性强的速生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自水杉被发水杉的生长环境现以后,尤其在解放以后,我国各地普遍引种,北至辽宁草河口、辽东半岛,南至广东广州,东至江苏、浙江,西至云南昆明、四川成都、陕西武功,已成为受欢迎的绿化树种之一。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用之造林和四旁植树,生长很快。国外约50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北达北纬60度的列宁格勒及阿拉斯加等地,在零下34℃及47℃的低温条件下能在野外越冬生长。[1] 凹缺,
地理分布
分布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750~1500米
物种现状
稀有种。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
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学系郑万钧教授见到标本后认为不是水松,而是新类群,后与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韩安(韩竹坪1886~1961)将其暂定名为Chieniodendron sinense。万钧从中央大学干铎教授(1903~1961)处得知,干铎曾于1941年见过水杉,并采过标本,但未能保存鉴定。
1946年4月、5月间,北平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胡先骕教授(1894~1968)在助手傅书遐的协助下将郑万钧寄来的水杉标本鉴定为三木茂发表的化石Metasequo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