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曾经的明星上市公司,在内忧外患的2018年集中暴雷,资本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2018全年(截止12月18日),合计51家发行人、113只债券发生违约,其中新增违约主体47家。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同2014~2017年4年的违约发行人总数几乎持平,违约债券余额高达1412.77亿元,从规模和总量上均达到历史新高。根据新增47家违约主体的企业属性,民营企业38家、国有企业7家、其他合计6家,分别占比80.85%、14.89%、12.77%,民营企业踩雷概率相对较高。其中,上市公司合计15家,占比高达31.91%,这一比例也达到历年来的峰值。
主因一是过去低利率与松监管时期,发行人大幅扩容。公司债自2015年新政以来,以相对高的效率与适当放松的标准征服了一级市场,但也意味着偏弱的主体大量涌进市场,在2018年面临着集中的行权/到期,全年到期兑付共计4364亿,其中信息披露有限的私募债占比高达55%。
项目优势:
1:精准的获取群体,平台自带流量,给到合作商
2:全面的信用综合评分,可以自动生成评分标准系统参数
3:多功能开发代理系统、即分单系统子账户可以自己在整体系统设置开设
4:强大的风控体系,平台自动的风控(结合三大风控数据模式)
5:产品基数大,流量数据多
6:从根源上减少逾期,更少催收,也更少坏帐
7:人工风控模型,适用各种的社区平台
主因二是时经两年的去杠杆在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生根发芽。有宏观分析师们自上而下地将其称之为去杠杆下的宏大叙事;有策略分析师们寻求股市风险偏好与信用利差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的联动;有信用分析师们自下而上地将其解释为个别企业铤而走险模式的终结;除此之外一些局外人,更倾向于站在更长时间长河的维度上指出,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必修课。
2018年下半年,民企债风险的发酵也催化了支持民企融资的多项政策。10月22日央行宣布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鼓励其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对中小民企债券做信用支持。随后大量民企试水CRMW+一级发行,投资人也乐于见到优质民企的“亲上加亲”,随着四季度利率中枢下移,民企发行人债券融资久旱逢霖,发行量终于有所回暖。另外从利率与信用的比价看,利率下行过快,期限利差逐步呈现牛平态势,久期对组合的贡献变得不如信用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