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和家长,你会为孩子三十岁之后的社会竞争力着想吗?还是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 在深圳同胜学校七年级家长会上,面对十三岁的孩子和他(她)们的家长,黄宇慧校长给出了答案:“现在的教育要考虑孩子将来要面临的竞争。在他(她)们十三岁的时候,要为他(她)们将来三十岁之后的社会竞争力着想。” 三十而立,他们凭什么而立,就要靠在学生时期给他们打下坚实的学养基础。未来的竞争不是记忆储存和知识能力的竞争,而是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竞争。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认识新时代和未来世界。不能用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理念去培养明天的人才。 、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预示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熟练工种的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专家预测,未来二十年,现有60%的职业会消失,新职业会产生。 专家预言:“今天,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进行“课堂革命”。事实上,课堂革命阻力最大的,还是教育者本身。要把学生教得好,老师要先学得好,要有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敢于去接受挑战和打破固有的教学方法和传统。黄宇慧认为,传统课堂,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要把对世界认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陈宝生对“课堂革命”有深刻的论述: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传统课堂教师在唱独角戏,填鸭式的满堂灌,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提问,根本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传统课堂是教师拿着一个自己事先预备好的备课簿,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去讲同样一个内容,这样的课堂没有办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根本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收获不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黄宇慧提出要进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并发布给学生,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自主预习和学习,教师通过师生了解学生预习、学习情况。在课堂中实现合作探究和释疑拓展。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课堂上由组间互助合作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解决;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黄宇慧认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未来的教师与学生、校内外资源都广泛连通,可随时提供服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协作者、参与者;教师可依托个性化学习网络实现能力提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胜学校虽然是一所2014年才创办的学校,生源多是民工子弟,学生多数没有深圳户口,可谓是“民工子弟学校”,但黄宇慧校长说:“每个中华子女都有权利接受好的教育。”他们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人们很难想象,一所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竟然会有80多门课程,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个性化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成典范。博爱、博学、博雅,做最好的自己。这些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胜学校学生运用平板电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情景融入,互学互教,深入讨论,让小孩在课堂上掌握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是体验到一种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和素质能力的教育。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得到的成长,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他们有一个年级入学时平均分超过80分的学生才有3名,但一年之后,这个年级的学生平均分超过80分的有23名,有的学科成绩在区内还位居前列。 他们没办法选择生源,但能选择的是如何让这些学生变得更优秀。面对“课堂革命”他们也面临很多压力,有开始老师的不适应,还有个别家长的不理解。 黄宇慧认为,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理解就耽误孩子的未来,未来的学校课堂绝不再是传统课堂,而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课堂,目前同胜学校所做的智慧课堂正顺应了时代潮流。他们将坚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同胜学校的老师在山东昌乐一中全国翻转课堂教学的观摩课中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他们的教学实践和课堂效果已经超过许多老牌的学校。教育专家在同胜学校的课堂中也惊讶地发现,从孩子课堂的表现,找不到民工子女的痕迹。 同胜学校的教学实践,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中国的教育需要一批有胆识的学校、一批有情怀的校长、一批有创新的教师。” 能在孩子十三岁就能为他们三十岁的社会竞争力着想的学校,学生将来一定会深深记住他们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