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造就了诸多的货币,说起“四出五铢”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在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驾崩,但由于桓帝没有儿子,仅有十二岁的刘宏被立为帝,年幼的刘宏于次年登基(168年),称之为汉灵帝。灵帝十分喜欢钱,为了积攒钱财不择手段,甚至大庭广众之下卖官。
在光和元年(178年),灵帝竟然设置一个专门用来买卖官员的地方,直接把职位当做商品售卖,而卖官所得到的一切收入都交于灵帝个人。当时汉灵帝卖官榜文的规定是:随官衔高低而标价不同,地方官员的价钱比在朝官员的价钱高出一倍,而县官则价格不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的位置显赫的职位价钱高达千万。有现钱可以直接用现钱买官,如果现钱不够也可上任,只需在任职后加倍上交钱财即可。就算已经是官员的升迁也必须缴纳一定的钱财,如果没有缴纳钱款则不予升迁。
当时担任钜鹿郡的太守司马直,灵帝十分器重想让他升迁,可这在当时是需要交一大笔钱才能升迁的,灵帝知道他廉洁奉公,就为他特地为他减免了三百万,但司马直知道后非常气愤地说:“钱从哪里来?只有剥削百姓,我不忍心!”于是就说自己生病了不去任职,但灵帝一直派人催促司马直交钱上任,司马直只能无奈的出发,在到达孟津之后,司马直以死劝谏卖官的害处,最终服毒而亡。
跟司马直很像的是任庐江、南阳的二郡太守羊续,也一直以清正廉洁著称,南阳郡在当时是非常富有的郡,富商云集。有位府丞得知羊续爱吃鱼,就经常送鱼给他,羊续收下后没有吃,而是将鱼直接悬挂在中庭之上,每次府丞再过来送鱼,羊续就跟他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没吃完,我怎么能在收你的鱼呢?”,从此之后就没有府丞送鱼过来。灵帝听说此事后,认为羊续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就想提升他为太尉,灵帝派人去督促升迁的事,羊续却指了指自己穿着的衣服说:“臣之所资,惟斯而已”。灵帝知道后十分不悦,最终羊续也没能上缴钱财成为太尉。
灵帝卖官的事情一直遭到许多人的劝谏,但他仍一意孤行,卖官赚来的钱太多,他就专门在西园建造了一座宫殿用于储藏钱财。有人知道此事后专门写诗来讽刺他:说灵帝并不是庸才,只是老天错误的安排,本来他那么适合做生意,为什么要让他执政!到了中平三年,为了挽救经济,灵帝下令进行铸钱。但为了跟自己储存的钱作区分,专门把钱制作成背有四条斜纹连接于边缘,因由四路而出俗称“四出文”钱,又叫“四出五铢”。
《后汉书·张让传》中说:“铸四文钱,钱向四道,有见识的人在私下说,如此奢侈暴虐,可以预见只要这些钱成,就会向四道而去。
果不其然四出文钱铸造了没多久,就因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而爆发了黄巾起义,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动用了灵帝大量的私人钱财,虽最终黄巾起义失败,但东汉已经名存实亡,灵帝搜刮的民脂民膏正如四出文钱那样像四处散去了,最终这个爱钱如命的皇帝白白忙活了一场,不仅没有落下钱财,政权也被他人所夺,而“四出五铢”反而称为不祥之兆,被视为“凶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