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为文房四宝之一 ,以笔蘸墨写字,笔、 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洮砚、端砚、歙砚。史书将洮、端、歙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所以把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砚称之为端砚。
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
洮砚,洮河砚的简称。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一带。
澄泥砚,是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砚的制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实际上,澄泥砚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这是与前三种砚不同的地方。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
“四大名砚”中的其他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就失传,失传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艺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
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