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入关,历经18年,除台湾之外,全国归于一统,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继位,经20年的时间,近一步巩固统治。康熙二十年(公元1671年),以平定吴三桂的八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三年之后,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是清朝经济繁荣的写照,此三朝的钱币具直径大、铜质精等共性,也是现在钱币市场上最走俏的品种。
顺治通宝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
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五种样式:
顺治一式又名顺治仿古式(仿明钱式),顺治五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类。始铸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之后,同时在货币发行上大量采用了明代遗留的旧机构、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钱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朝铸币的风格,且由中央的工部和户部主持造币。
顺治通宝仿古式折二 华夏古泉183600元
顺治二式又名顺治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停于顺治九年(1645-1653年),其形式类似于唐代的会昌开元。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
顺治通宝右荆罕见版 天眷堂限时拍成交价:RMB 194250(含佣金)
顺治三式又名顺治“一厘”式,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镇钱局停铸单字记局钱,开铸顺治背一厘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较背单字钱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记局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之意(一千厘准银一两),可直接与官银兑换,故称其为计银一厘式。
珍稀2018年香港春拍-钱币专场 港币165200元
顺治四式又名顺治“满文”式,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央责令各省、镇钱局停铸各类顺治旧钱,由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开铸“新钱”即顺治通宝背满文“宝泉”、“宝源”钱,每文增至一钱四分,且铜制金黄径大精美。
顺治宝源4枚 古泉园地330000元
顺治五式又名顺治“满汉文”式,顺治十七年(1660年)户部提准十四个地方局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从新开铸新钱,其背文由本省满文局称和汉文局称组成、故名“满汉文式。
顺治满汉原大样 古泉园地630000元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顺治钱的特点:顺治制钱的铸造工艺比较古朴,文字不算高挺,但钱缘和穿口非常周正,铜质非常精良。
以下选取3枚未受到严重腐蚀的福局制钱,透过包浆可以依稀看到3枚制钱的铜质呈现金黄色,说明铜质确实细腻精良。
顺治上福大样 古泉园地415000元顺治背上福 古泉园地375000元顺治背福一厘 古泉园地320000元康熙通宝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康熙制钱铸造精美,铜质精良,钱型较大,文字美观,铸量较大,存世比较丰富。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顺治通宝”制钱,改铸“康熙通宝”制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康熙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的影响,康熙制钱的重量逐年下降,初期重量达到一钱四分,后期甚至降到一钱。康熙二十三年以后,铜质开始下降,制钱的成分为铜六铅四,所以清代制钱质量下降从康熙朝就已经开始了。
康熙制钱的特点:早期康熙制钱质量非常高,铜质非常精良,中期和晚期有所下降,康熙制钱的总量非常大,即便高质量的康熙钱也不算稀缺。
高质量的康熙钱直径大,铜质金黄,重量在4.5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