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御酒坐落于三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名酒之都安徽亳州。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安九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盛产的[九酿春酒]进献给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了[九酿春]的酿造方法。曹皇御酒流传至今到底保留了哪些传统工艺呢?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意图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使用。根据原料特殊性质,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经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混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巨细、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是否得当,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为14~16%、酸度为0.6~0.8、润料水分为48~50%即可。
3、蒸煮糊化。使用蒸煮使淀粉糊化.一方面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一起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要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隔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办法,让料迅速冷却,使其温度达到微生物适合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日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曹皇御酒,是采用一边糖化一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凹凸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 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响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天不能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保持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 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控制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认,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完毕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经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档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曹皇御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使用掐头去尾的办法尽量除去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