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1: 我厂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一直不好,前阶段将生物接触池的半软性填料换成了组合式填料,采用脱水污泥培菌,目前看到填料上有少量生物膜形成,但发现组合式填料上凝结了很多的纤维团,(不是组合式填料上的纤维,是污水中带的毛发、纺织物纤维团),加大曝气量对其冲刷后也没有什么转变.这是不是所谓的堵料?这样的情况对生物膜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如有影响应该如何处理?我厂目前是泥膜混合的方式处理污水,打算通过逐步减少活性污泥浓度的方式来完成生物膜的培养,这样的思路正确吗?培养生物膜还有哪些快速有效的方法? 回答: (1)彻底解决进来的无机杂志流到生物膜导致长在生物膜里面,最好的方法是原水要经过物理筛除处理,如粗格栅加细格栅。这类东西,是会影响生物膜的处理效果的。 (2)正常生物膜处理效果不在厚,反而定期自动剥落的话,其处理效果好。应急处理的话,可以放低液位,用高压水冲洗看看效果。 (3)泥膜共生,如果后段有二沉池的话,我建议降低活性污泥处理的比重,可以继续保留的。生物膜培养的话,受天气影响和水流切力影响较大,如果目前的天气,水流流速不是太大,培菌作为生活污水来说,是比较快的。
问题22: 接触氧化池上的生物膜有好氧的、兼性的、厌氧的,那它可以用MLSS这个参数吗?如果可以要什么测定或什么来表示?跟活性污泥法中的MLSS有区别吗?另外在上面有说到“硝酸菌被抑制,无法及时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结果”导致亚硝酸盐积累,想问一下一般具体有几种情况会出现硝酸菌被抑制的现象? 回答: (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浓度和活性污泥法是有区别的,前者如果没有二沉池污泥回流就没法测mlss了。如果有回流,虽然可以测污泥浓度,但是,参与有机物处理的还有生物膜,所以要考虑进去的。 (2)至于亚硝酸盐积累,原因较多,如进水氨氮过高,就会来不及转化为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积累。
问题23: 我们是制药厂污水,一天300吨左右,生物膜接触氧化法,设计进水COD<2000PPM,实际来水COD<2000PPM,主要是生活污水较多,这几年运行一直稳定。近半年车间扩产,进水COD变为6000PPM,生活污水占得比例大幅减少,污水中主要含DMF、苯、醇类,艰难运行了2个月,微生物全死了,估计中毒了。一个月前拉污泥重新生活污水厂污泥培养,现在SV30在18%左右,走水量100吨一天,镜检有快速游动的椭圆形、小豆子形状的虫子(什么虫子呢?),线虫也不见了,更无其他动物,出水很浑浊。听说生物膜接触氧化只能处理1000~1500PPM的污水,现在领导让我们每天只处理100吨、COD是6000PPM的污水,老师您觉得这样行吗?怎么做出水能变清了呢?钟虫怎么不见呢? 回答: 1.工艺仅仅是生物接触氧化发的话,6000的COD,即使去除率是80%,出水COD还有1200的。 2.目前你的生物相来看,还是处于负荷高,菌群增长的状态。 3.如果要出水清澈,需要削减进水负荷,可以看看是否有上物化处理的可能。以便减低进入生化系统的有机物浓度。 4.钟虫要在你负荷稳定后才会出现的,而你的工业废水性质也有可能不会出现钟虫的。
问题24: 我们是制药废水,采用生物膜接触氧化法,最近培菌,污泥量有点偏少、原生动物也不多,怎样能迅速提高污泥量和污泥活性呢? 回答: 1、能够提高到多大的污泥浓度,主要取决于进水有机物浓度。通常可以通过降低排泥量和曝气量来提高污泥浓度,当然,前提是不过于影响出水水质。 2、如果要加快污泥浓度的提升,在保证操作正确,参数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外加碳源可以较快提高污泥浓度,但缺点是维持这个污泥浓度需要持续投加碳源的,这个成本要考虑。 3、你的工艺是生物膜法,如果要泥、膜共生的话,比较难以平衡,所以污泥浓度低些,我想也不会太影响你的出水水质的。
问题25: 我厂最初设计工艺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设计处理量为2000立方/天,实际收水量只有800左右。经过改造,把原来的水解池的最后两个池子加装搅拌器改成了缺氧池和厌氧池,现在的流程是调节池—水解酸化—缺氧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回流进入缺氧池。由于水解池里面的填料已经完全损坏,所以水解池已失去水解作用。由于前段时间有大量泥浆水进入,造成污泥中砂粒大量积累,把泥浆水截流后已进行大量排泥。目前出水TN,NH3-N超标,而且去除率很低只有15%的样子。SV30不超过10%,且上清液朦胧,有细小的污泥颗粒无法沉降。出水色度偏黄色。SVI值只有15左右。生物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期间连续曝气,DO在1.6-3.6之间。现有如下问题:1、我厂现行情况是否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或污泥中惰性物质含量是否过大?2、污泥颗粒细碎,SVI值过低如何解决?3、由于实际收水量不足设计值的50%,因此每天有8小时左右的停水期,如连续曝气必会造成曝气过度导致污泥老化解体,但我厂实行停水期曝气40分钟停止20分钟的运行方式时,早上生物接触池前段污泥有色泽暗淡的情况。请问我厂停水期的曝气方式是否合理,应如何运行才能更符合要求?4、由于目前出水及污泥性状不好,我厂有换泥的思路,即大量排泥后再投加改良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脱水污泥进行训化培养。请问,是换泥还是通过改变运行方式优化污泥性状能更快一点恢复出水达标?5、我厂进水瞬时量为55立方/h左右,但回流全开只有25-30立方/h的样子。请问,回流比是否过小,如果增大回流到100%,是否对TN的去除有明显提高? 回答: 1、你已经大量排泥,就不存在污泥老化问题了,确实是污泥中惰性物质过多了。 2、问题还是在于你的排泥瞬间量太大,遇到这种情况要综合分析后连续均匀的排泥,不可以一下子排出太多的。 3、停水期间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原则上不曝气的,你可以停2小时开10分钟运行,这样也可以节约电费。 4、这个意义不大,弄不好还会失败,还是逐渐排泥的方式来恢复比较好。 5、加大回流是在总氮高是对应的方法,你的问题应该不在这里,所以,回流加大与否,意义不大,更何况你的高流量是瞬间高流量,不具有代表性。
问题26: 我厂是水解酸化加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现NH3-N和TN总是不能达标,出水NH3-N在20mg/l.TN在30mg/l左右,去除很低.生物接触氧化池DO在0.6-1.5mg/l,经检查生物接触氧化池里面的填料有部分脱落或损坏,填料上的生物膜挂膜情况不是很好,生物膜很薄,挂膜面积只占半软性填料的1/3.因此请问,1、如何在保有其它出水指标不恶化的情况下,恢复挂膜,具体如何操作?(DO、回流、进水量应该如何控制?)2、镜检生物膜上有大量累枝虫和钟虫,同时还附着很多的水蚯蚓,请问这是否正常?3、另,我公司还有一厂,采用一体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出水NH3-N较低,但TN总是在20mg/L左右徘徊,检测氧化沟出水DO值2mg/L左右,回流比150%的样子,厌氧池DO在0.3以下,我判断是回流比过大,导致回流污泥在厌氧池停留时间过短,从而造成污水反硝化不佳,此思路是否正确?4、氨氮在经过硝化菌硝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后,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大量存在于水中还是被吸附在污泥菌胶团上? 回答: 1、首先你得工艺对除氮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就挂膜来说,很大程度决定于你的废水水质,水质好,则挂膜快,反之则慢。挂膜时,曝气不要太剧烈,否则容易被不断冲刷掉。回流的话,没有什么特别要求,进水量处于挂膜阶段自然是逐渐提高废水量和负荷为主。 2、你的镜检提示,膜已稳定,这里要说明的,挂膜厚薄不是判断是否挂膜OK的标准,2毫米的膜实际处理效果也应该达到要求的。 3、氧化沟工艺相对来说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要好于接触氧化法的,你的氨氮去除OK,但总氮不低,说明好氧段的硝化作用OK,但反硝化不理想,这个看看你的进水有机物浓度是否合理,如果偏低,则去除率就不高了(看看进水碳氮比判断)。至于回流比过大,导致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我想不是关键因素,如果反硝化菌活跃的话,这个回流比过去也是可以处理OK的。 4、你所说的2种情况皆有。
问题27: 制药原料药废水,我们是气浮+生物膜接触氧化,之前系统运行正常,连续几天做SV30时,发现污泥很细小,污泥沉降性能很不好,污泥量由原来30%减少至15%,镜检没有什么生物,只有此形状Ω的尸体(下边两个角是向下斜的,像吸球),上清液浑浊,终沉出水发白,好氧池负荷偏高。再介绍一下进水情况:最近两个月进水水质变化较大,新车间产生的DMAC二甲基乙酰胺的污水大量进入系统,调节池COD变为设计值的2倍多(2000PPM变成5000PPM),进水量稍微减量的情况下运行了两个月。1、请问我们的情况(出水白、好氧池负荷偏高、微生物死亡)现在是污泥中毒还是进水负荷过大?2、是否需要重新清池换泥还是加营养慢慢培养,水解池泥很多,能排点到好氧池增加泥量吗? 回答: 1、制药废水,应该知道,很多药品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就像抗菌素可以杀死病菌一样,你的生产发生变化,导致进入系统的废水含有了抑制微生物的成分,这个从你的原生动物变化,出水发白,颗粒细小可以很清楚的印证了。 2、不需要更换污泥,否则,你的系统回复时间更长。正确做法如下:1)源头尽最大努力降低进水量和消减污染物含量(抑制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成分的部分)2)加大排泥力度,因为你有生物膜,可以将先把大部分的污泥排出,这样有利于新污泥的形成,促进对冲击的抗击力3)加大曝气,进一步促进新生活性污泥的形成,也有可能使污染物排入大气而降低对污泥的影响。
问题28: 接触氧化工艺,内置弹性填料,进水COD为30左右,忽略进水(就是不进水),用的是浓粪水+生活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里的泥(一天2车,一共拉了5天污泥),一直在闷暴,现在污泥发黑,加大暴气,还是发黑,发现了里面有曝气头坏掉,曝气向上涌(喷),SV30=35,我没有把池子加满,只是刚好末过填料,加完污泥,闷暴4天了,COD从900多降到350,昨天上午上清液COD350,今天也是350,怎么办啊?我能加的有葡萄糖粉,磷酸2氨,尿素,面粉像这种情况挂膜要多久啊?现在污泥沉降的比较快,继续闷曝么? 回答: 不要持续闷曝了,否则冲刷厉害了,挂膜初始阶段会比较困难。 问题29: 我们采用气浮+生物膜接触氧化,最近气温高,产生的污泥量过多,板框压滤机跟不上,我想问:有什么方法能降低污泥产生量? 回答: 污泥来自物化段的话,可以就污染物产生源头看看是否可以减低SS的量,如果是生化段的话,要考虑冲击负荷导致生物膜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