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缺乏商标境外注册意识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企业已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世界的经济大潮。中国的企业想要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商战利器——世界知名的商标。世界各国的商标法律制度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原则却大都一致,即保护注册商标所有权。
国内企业在中国进行商标注册,它只是在中国享有专有权,一旦产品出口到国外,它首先要到进口国进行商标注册,否则不受该国法律的保护。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商标知名度还不够,注册为时过早;或者认为自己的商品不愁销路,无须注册。正是因为国内企业商标国际保护意识薄弱,在产品开辟国际市场时没有认识到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当地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以致自己的商标屡屡被他人抢注,为这些企业的进军国际市场带来了严重障碍,部分甚至被逐渐挤出原已打开的市场。这些年来,国内企业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例子触目惊心:“英雄”金笔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被抢注;“红星”二锅头在爱尔兰、瑞典、新西兰等国家被抢注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产品在海外申请注册时近15%遇到了被抢注的尴尬局面。
案 例:企业缺少商标保护意识 每年流失无形资产超10亿 海信、大宝、五粮液、狗不理……当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尝试向海外“走出去”的时候,却由于商标遭遇抢注,出现在第三国无法使用产品商标的尴尬局面。在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Pintas(宾大斯)知识产权集团董事骆俊宏对媒体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
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统计,由于中国产品在海外频繁遭遇商标抢注,2002年至2004年共减少出口金额约22亿~25亿美元,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约为1.5亿~2亿美元。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联想更名为“Lenovo”,由于联想英文标识“Legend”在国外被大量注册,对于开展国际业务是个障碍,不得已而更名为“Lenovo”。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15%的中国企业商标已经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此外,狗不理、英雄、大宝、海信等国内知名商标都曾被海外公司或者个人抢注商标,产品尚未完全推向国际市场,却得先通过诉讼等方式夺回商标,否则就会被阻挡在市场之外。
又如1999年1月11日,海信(HiSense)获得驰名商标荣誉称号6天之后,德国的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抢先注册了“HiSense”商标,不仅使海信在法国、保加利亚、西班牙等国的商标注册一路受阻,而且其在整个欧盟地区内的商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过6年的纷争,直到去年3月,两家公司才就商标抢注达成和解。
同样,在2004年7月,由于公司拥有的英文商标“firefly“(萤火虫)被西门子下属全资公司欧司朗抢注,厦门节能灯企业东林公司进军欧洲市场时被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拒绝,因此失去了进入这18个国家的机会。(据2006年04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