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 EPS-TA□□□□143 | 0003 | 03D7 | 04D5 | 05D5 | 07D5 |
电 源 | 电压/频率 | 三相 | AC380V~440V,-15--+10%,50~60HZ |
容许电压变动率 | 三相:380VA | -15%--+10% |
冷却方式 | 风冷(热传导模具,高速强冷风扇) |
编码器解析度/回授解析度 | 2500PPR/10000PPR |
主回路控制方式 | SVPWM |
操控模式 | 手动/简易/自动 |
位 置 控 制 模 式 | 最大输入脉冲频率 脉波指令模式 | 差动传输方式:500KPPS 单端传输方式:200KPPS 脉波+方向;A相+B相;CCW脉波+CW脉波 |
指令控制方式 电子齿轮比 | 外部脉波控制/内部控制 电子齿轮比推荐范围:1/100≤G≤100 |
转矩限制 | 参数设定方式 |
前馈补偿 | 参数设定方式 |
速 度 控 制 模 式 | 类比指令输入 | 电压范围 | -10~+10VAC |
输入阻抗 | 10KΩ |
时间常数 | 2.2uS |
速度控制范围 | 1:3000 |
指令控制范围 | 外部类比指令控制/内部暂存器控制 |
转矩限制 | 参数设定方式或类比输入 |
频宽 | ≥300HZ |
速度校准率 | 外部负载额定变动(0~100%)最大为0.02% |
电源+10%变动最大为0.03% |
环境温度(0~50℃)最大为0.03% |
扭 矩 控 制 模 式 | 类比指令输入 | 电压范围 | -10~+10VAC |
输入阻抗 | 10KΩ |
时间常数 | 2.2uS |
过负荷容许时间 | 220%的额定输出时间约为3秒 |
指令控制方式 | 外部类比指令控制/内部暂存器控制 |
指令平滑方式 | 低通平滑滤波 |
速度限制 | 参数设定方式或类比输出 |
数位输出输入 | 输入 | 伺服使能、报警清除、偏差计数器清零、脉冲指令输入禁止、CCW驱动禁止、CW驱动禁止、控制方式选择、零速箝位 |
输出 | A、B、Z差动输出 |
伺服准备好、原点归零、零速度检出、速度到达、位置到达、转矩限 制中、伺服报警输出、电磁刹车控制输出、定位完成输出 |
保护功能 | 过电流、过电压、欠压、过热、过载、Z脉冲丢失、EEPROM参数错误、 超程等等 |
通讯界面 | RS-232/RS-485 |
使用 条件 | 使用/保存温度 | 0~55℃/-20℃~85℃ |
使用/保存适度 | 小于90%(不结露) |
耐震动/耐冲击 | 小于0.5G(4.9m/s²),10~60HZ(非连续运行) |
通用专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匹配表(220V) |
容量(KW) | 伺服驱动器 | 对应的伺服电机 | 伺服电机参数 |
转速(r/min) | 转矩(N·M) |
3.0 | EPS-TA0003123-0000 | 130DNA-30DB1AKS | 3000 | 9.55 |
3.0 | 130DNA-30CB1AMS | 2000 | 14.33 |
3.0 | 180DNA-30CB1AMS | 2000 | 14.33 |
3.0 | 180DNA-30BB1AMS | 1500 | 19.1 |
3.0 | 180DNA-30AB1AMS | 1000 | 28.6 |
3.7 | EPS-TA03D7123-0000 | 180DNA-37AB1AMS | 1000 | 35 |
4.5 | EPS-TA04D5123-0000 | 130DNA-45DB1AMS | 3000 | 14.33 |
4.5 | 180DNA-45CB1AMS | 2000 | 21.5 |
4.5 | | 180DNA-45BB1AMS | 1500 | 28.6 |
5.5 | EPS-TA05D5123-0000 | 180DNA-55BB1AMS | 1500 | 35 |
servomechanism
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
伺服系统最初用于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控制和指挥仪中,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特别是自动车床、天线位置控制、导弹和飞船的制导等。采用伺服系统主要是为了达到下面几个目的:①以小功率指令信号去控制大功率负载。火炮控制和船舵控制就是典型的例子。②在没有机械连接的情况下,由输入轴控制位于远处的输出轴,实现远距同步传动。③使输出机械位移精确地跟踪电信号,如记录和指示仪表等。
衡量伺服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有频带宽度和精度。频带宽度简称带宽,由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来规定,反映伺服系统的跟踪的快速性。带宽越大,快速性越好。伺服系统的带宽主要受控制对象和执行机构的惯性的限制。惯性越大,带宽越窄。一般伺服系统的带宽小于15赫,大型设备伺服系统的带宽则在1~2赫以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伺服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使带宽达到50赫,并成功应用在远程导弹、人造卫星、精密指挥仪等场所。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测量元件的精度。因此,在伺服系统中必须采用高精度的测量元件,如精密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光电编码器、光栅、磁栅和球栅等。此外,也可采取附加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精度,例如将测量元件(如自整角机)的测量轴通过减速器与转轴相连,使转轴的转角得到放大,来提高相对测量精度。采用这种方案的伺服系统称为精测粗测系统或双通道系统。通过减速器与转轴啮合的测角线路称精读数通道,直接取自转轴的测角线路称粗读数通道。
伺服系统按所用驱动元件的类型可分为机电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和气动伺服系统。
最基本的伺服系统包括伺服执行元件(电机、液压缸等)、反馈元件和伺服驱动器,但是要让这个系统运转起来还需要一个上位机构,PLC,专门的运动控制卡,工控机+PCI卡,以便于给伺服驱动器发送指令。
什么是伺服电机?有几种类型?工作特点是什么?
答: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
请问交流伺服电机和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答:交流伺服要好一些,因为是正弦波控制,转矩脉动小。无刷直流伺服是梯形波。但直流伺服比较简单,便宜。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同直流伺服电动机比较,主要优点有:
⑴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
⑵定子绕组散热比较方便。
⑶惯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⑷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
⑸同功率下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应用趋势
自动控制系统不仅在理论上飞速发展,在其应用器件上也日新月异。模块化、数字化、高精度、长寿命的器件每隔3~5年就有更新换代的产品面市。传统的交流伺服电机特性软,并且其输出特性不是单值的;步进电机一般为开环控制而无法准确定位,电动机本身还有速度谐振区,pwm调速系统对位置跟踪性能较差,变频调速较简单但精度有时不够,直流电机伺服系统以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位置随动系统中,但其也有缺点,例如结构复杂,在超低速时死区矛盾突出,并且换向刷会带来噪声和维护保养问题。目前,新型的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发展迅速,尤其是从方波控制发展到正弦波控制后,系统性能更好,它调速范围宽,尤其是低速性能优越。
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的非常灵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