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技术是集塑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粉末冶金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等多学科透与交叉的产物,利用模具可注射成型坯件并通过烧结快速制造高密度、高精度、三维复杂形状的结构零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设计思想物化为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特性的制品,并可直接批量生产出零件,是制造技术行业一次新的变革。该工艺技术不仅具有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工序少、无切削或少切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且克服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品、材质不均匀、机械性能低、不易成型薄壁、复杂结构的缺点,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复杂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金属零件。
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的历史:
美国加州公司于1973年发明,八十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日本也都投入极大精力开始研究该技术,并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这项技术实现产业化以来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美国、西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多家公司从事该工艺技术的产品开发、研制与销售工作。日本在竞争上十分积极,并且表现突出,许多大型株式会社均参与MIM工业的推广。
近十余年来,陶瓷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和深入。在成型的粉体材料方面,纳米氧化锆、氧化铝等氧化物陶瓷以及氮化硅等非氧化物陶瓷的注射成型备受重视,特别是光纤连接器用四方相氧化锆陶瓷插芯的注射成型(内孔直径仅有125μm)和套筒已在国内外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注射成型工艺方面,一些新的粘结剂体系和脱脂工艺相继被开发,如日本、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提出超临界脱脂、溶解萃取脱脂、化学催化脱脂、微波脱脂等新工艺也得到发展。此外,一种可以制备几十微米至1毫米的微型陶瓷部件的微注射成型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