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 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 乙酸乙酯在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 盐溶液密度较大,便于分层。
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 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 起催化作用的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 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酯交换英 文: ester exchange reaction拼 音: zhijiaohuan说 明: 酯与醇作用生成一个新的酯和一个新的醇的反应。反应需要在酸或烷氧负离子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这是一个可逆的反应,通常采用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取走的方法使反应向需要的方向进行。酯交换反应主要应用于将一个低沸点醇的酯转为高沸点醇的酯,在反应过程中用蒸馏的方法不断蒸出生成的沸点较低的醇。酯交换反应是醇解反应的一种类型。此外,酯与酸的反应不能称酯交换反应。因为在反应中交换的不是酯基,而是酰基。酯与酯的交换既有酯基的交换,也有酰基的交换,但反应结果4种酯同时存在,很难分离提纯,没有实用价值。
醋酸乙酯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