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的铸铝件生产厂中,目前普遍采用真空加压浸渗法。真空加压浸渗过程主要在真空压力罐中进行。按工艺处理顺序可分为前处理、浸渗处理和后处理3个阶段。
前处理是将铸件脱脂、清洗,再干燥备用。主要目的在于去除零件表面的油污、金属碎屑和灰尘,提高浸渗质量,防止油污及机械杂质带入浸渗液中影响渗透力和粘结力。常用脱脂方法有溶剂脱脂、碱液脱脂及电化学脱脂。铸件在上述脱脂清洗后,取出经热水漂洗再在下烘干,为提高浸透效果,并防止大量水分进入真空泵,清洗后的烘干是非常重要的。
浸渗处理是将经前处理的工件装浸渗罐密封抽真空,以充分排除罐内及铸件孔隙处的空气和微尘,为浸渗剂的填充和渗透创造压差动力条件。然后利用罐内负压吸入浸渗剂,再次抽真空。
第二次抽真空的目的,泊头铝铸件在于排出罐内浸渗液中的气体,防止溶有气体的浸渗液渗入铸件微孔缺陷中去,以防止固化时气孔的产生影响密封性能。使已充填和渗入铸件孔隙内部的浸渗剂进一步向缺陷各个部位最深处渗透。
后处理是将工件滴干、清洗并放入固化炉中固化,使进入铝铸件孔隙的浸渗剂由液态向固态转变,形成坚实的固化膜。受压铝铸件浸渗后需进行压力试验,检查浸渗处理后是否达到要求的气密性。凡在浸渗范围内仍有泄漏,允许进行再浸渗,对(次浸渗仍有泄漏的铸件作废品处理。通常,试验压力值为工作压力值的2倍。
铸铝件通常是由铝锭重熔后进行生产,而这些铝锭首先是由铸造车间所提供的液体金属料配上调好合金成分的废料所构成的再生铝。当然应该优先考虑采用新的铝锭,减少含铁量及夹杂物以保证铝铸件有高的品质。但是全部采用新的铝锭所生产的铸件,按当前估计只会占到总量的14%,而86%的铝铸件由再生铝浇注。但是由于市场的迅速扩大,几乎不可能依靠再生铝来供应。
泊头铝铸件在5~10年内铝废料可供使用的数量首先为在铸件生产过程中所消化。按照1996年9月欧洲铝精炼及重熔组织(OEA)的年度报告,在1994年其成员国所生产的再生铝的量为382.6×104t,在国际市场中总计的铝废料在1995年为427.2×104t。这项数字的增加主要是受到高利润的刺激,实际上的缺额部分还得要靠新铝料来补充。
压铸铝件的铸造一般都是选择金属熔点相对适中的,比如铝、锌等为原材料,通过加工设备铸造成各种各样形状的产品,应用在不同领域,由于铸造过程繁多,工艺复杂,也是造成压铸件破损的主要原因。一些生产厂家主要的检测力度就是对每道工序的压铸件的完整程度进行检测,不过这也成了生产工艺上的一大难点。
常见的铸铝件缺陷主要是开裂,因为在压铸过程中,应力没有符合要求,就会导致铸件破损。影响应力的主要原因是能的转换,由机械能、化学能、热能转换为设备的热应力,所以在生产压铸件的同时厂家要通过能量的转换的误差进行手动调节,保持设备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总体来说,一般压铸产品的破损都是出现在后一批产品加工上,所以工作人员就要在后期加工中适当的进行调节设备温度、设备个运作环境等,才能保证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