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工业铝型材的生产流程。 1、熔铸是铝材生产的首道工序 主要过程为: (1)配料:根据需要生产的具体合金牌号,计算出各种合金成分的添加量,合理搭配各种原材料。 (2)熔炼: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手段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 (3)铸造:熔炼好的铝液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深井铸造系统,冷却铸造成各种规格的圆铸棒。 2、挤压:挤压是型材成形的手段。先根据型材产品断面设计、制造出模具,利用工业铝型材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圆铸棒从模具中挤出成形。常用的牌号6063合金,在挤压时还用一个风冷淬火过程及其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以完成热处理强化。不同牌号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热处理制度不同。 3、上色(此处先主要讲氧化的过程) 氧化:挤压好的铝合金型材,其表面耐蚀性不强,须通过阳极氧化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铝材的抗蚀性、耐磨性及外表的美观度。 其主要过程为 (1)表面预处理: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型材表面进行清洗,裸露出纯净的基体,以利于获得完整、致密的人工氧化膜。还可以通过机械手段获得镜面或无光(亚光)表面。 (2)阳极氧化:经表面预处理的型材,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基体表面发生阳极氧化,生成一层致密、多孔、强吸附力的AL203膜层。 (3)封孔:将阳极氧化后生成的多孔氧化膜的膜孔孔隙封闭,使氧化膜防污染、抗蚀和耐磨性能增强。氧化膜是无色透明的,利用封孔前氧化膜的强吸附性,在膜孔内吸附沉积一些金属盐,可使型材外表显现本色(银白色)以外的许多颜色,如:黑色、古铜色、金黄色及不锈钢色等。
有色金属焊接材料的作用日益显著
进入21世纪,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据《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国10种主要有色金属材料总产量达2520万吨,总消费量2517万吨。其中,铝、铜、镍总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20%、32.7%和9.5%,总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27.2%、32%和23.5%。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有色金属焊接材料及焊接技术的进步。埃森焊接与切割展会上,有色金属焊接材料呈现兴旺景象,铝及铝合金焊丝、铜及铜合金焊丝、镍及镍合金焊材、钴基堆焊材料、钎焊材料在41家展台上展出,约占参展焊材企业的14%。这充分表明,有色金属焊接材料是当前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其作用日益显著。
铝合金在航空工业领域应用也非常广泛,因为其具有高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疲劳性能和可焊性等特性。铝合金在飞机上主要是用作结构 材料,如:蒙皮、框架、螺旋桨、油箱、壁板和起落架支柱等,一组数据显示,在现代飞机的结构件中,利用了1500~2000种铝铸件。就连发射“阿波罗” 号飞船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各级的燃料箱、氧化剂箱、箱间段、级间段、尾段和仪器舱都用铝合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