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精密铸造相比,制品内部组织结构更均匀;与传统粉末冶金压制∕烧结相比,产品性能更优异,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不必进行再加工或只需少量精加工。金属注射成形工艺可直接成形薄壁结构件,制品形状已能接近或达到最终产品要求,零件尺寸公差一般保持在±0.10%~±0.30%水平,特别对于降低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硬质合金的加工成本、减少贵重金属的加工损失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的历史:
美国加州公司于1973年发明,八十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日本也都投入极大精力开始研究该技术,并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这项技术实现产业化以来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美国、西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多家公司从事该工艺技术的产品开发、研制与销售工作。日本在竞争上十分积极,并且表现突出,许多大型株式会社均参与MIM工业的推广。
由于注射成形是一种近净成形工艺,基本上不需要后续加工,使得零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以前需几十道机加工序的零件可以一次成形获得。另外,由于注射成形时流动充填模腔的均匀性,使得MIM产品各处密度均匀,避免了PM模压工艺中不可避免的密度不均匀性。且由于采用细粉,产品烧结后可达到很高的密度,因而MIM产品的力学性能优于模压和精密铸造产品。目前,MIM技术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用于汽车供油系统的喷油嘴、安全带配件、汽车座椅电动调节装置配件、安全气囊传感装置配件及汽车内饰零件的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