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冷却特性选用淬火剂?
三看工件的有效厚度大小——如果工件的表面一冷到Ms点,就立即大大减慢介质的冷却速度,则工件内部的热量向淬火介质散失的速度也就立即放慢,这必然使工件表面一定深度以内的过冷奥氏体冷不到Ms点就发生非马氏体转变,其结果,淬火后工件只有很薄的马氏体层。由于这样的原因,当工件比较厚大时,为得到足够的淬硬深度,所用淬火介质应当有较快的低温冷却速度。而薄小的工件则可以选用低温冷却速度较慢的淬火介质。
当工件冷却到高于650℃时,冷却速度稍慢,以免工件变形过大,而在奥氏体(A)不稳定区650℃-400℃冷却时,应具有足够大的冷却速度,以防止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在400℃以下冷却时,其冷速应趋于缓慢,以免马氏体(M)相变时产生极大的内应力,引起变形甚至开裂。从应用结果与材料的内部显微组织特征及在冷却时产生定温放热爆炸反应现象及。JEF型淬火介质冷却曲线(见图2)看, JEF型水溶性淬火介质中的化学元素在300℃附近(320℃-280℃)的特定温度下突然发生爆炸反应,反应生成的热流紧紧包裹在工件周围使工件的冷却速度骤然下降,随机冷却曲线出现断点,过后工件又恢复正常冷却速度;这一特性既保证了介质的冷却能力又解决了300℃附近的冷却速度问题,使工件在强冷却能力的介质中迅速过冷、充分淬硬,当温度降到300℃附近时又突然缓冷,减小淬火应力确保材料不开裂,畸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