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反季节食用菌栽培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前景:
反季节栽培,是指在不能正常生长的季节里进行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上,主要就是时间差的问题,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通过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相近的生产效果,如金针菇夏季栽培、平菇冬季栽培等。低温型品种香菇,在11~2月份出菇,但采用设施自动控制栽培,或者是高海拔优势则可在夏季生;草菇一般在6~8月出菇,通过调控使其在其它季节上市,根据“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效益有所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均有反季节食用菌上市,最为典型的是反季节香菇,不少山区利用当地独有的高冷气候条件,在夏季不需要任何降温设施条件下,进行香菇的反季节种植,实现错季生产,虽反季节种植食用菌产品,但也存在产品质量档次稍差。许多菇农均有反季节生产的意识,但受限于技术条件而未能实施。反季栽培食用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效益,越来越多的人着手反季生产,反季节产品却因生产的面广量大而成为常规产品。因此,分析食用菌市场前景,应因地制宜的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反季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好,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反季食用菌栽培存在的问题
(一)反季节生产的盲目性
食用菌的反季生产还都是菇农自发的,具有严重的主观臆断性和盲目性。菇农一般是没有经过市场分析,经常是违背了市场规律而进行的生产。
(二)蔬菜大棚的改建没有规模
反季节,蔬菜大棚闲置比较多,如何改造实现反季栽培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将是菇农的一件大事。目前都是一家一户的进行改造,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个有组织的食用菌的专业合作社,受市场的变化波动比较大。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规模。
(三)品种选择难
以平菇为例,平菇生产和季节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品种是丰产的关键。平菇不同种类对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有明显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3种。低温型:子实体分化要求温度8~18℃,高于23℃不分化;中温型: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最适20~24℃,高于28℃不分化;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30℃以上。要选择适合季节栽培的品种。
原有的食用菌栽培方式,大多是单一品种栽培一个季节,经济效益欠佳。因此,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温型的优质高产菇类,科学组合成不同模式,周年栽培生产食用菌,实现鲜菇常年供应市场。大多数农户的菌种都是在市场上购买的一级菌种,而菌种在市场上的菌种销售相对比较混乱。食用菌菌种生产没有一致的标准规范要求,农户购买完菌种后,发生菌种纠纷问题很难维权。而且反季生产刚刚是一个起步阶段,新制备的菌种反季购买也相对较难,大多都是放置时间比较长的菌种进行销售。如果保管不妥当,将会给菇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四)生产中所用原材料可持续性差
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尤其是木屑,可持续性不高。木腐型的食用菌种类还是以木屑为主,随着食用菌生产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材料短缺,不可持续性将突显,替代料的选择将成为食用菌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食用菌反季节生产的发展,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的目的。但同时,更加加剧了食用菌生产中原材料的不足问题。
(五)反季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方法处于初级阶段
反季食用菌栽培技术和方法处于初级经验摸索阶段,管理要点和主要注意事项还不明晰。有一部分反季栽培的报道和文献,但是各地的地域和实际情况不同,可借鉴的内容相对甚少。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各地的反季栽培的体系。
(六)大多数地区技术支撑不足
农民看好了食用菌的反季栽培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都在努力的想做反季食用菌生产。但是由于反季栽培的盲目性,对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不足。农民的生产还是初级阶段。有效的循环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辽宁:天赢生物利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种植金针菇
据了解,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天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食用菌生产从原料装瓶到产品采收,全部由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天赢公司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种植金针菇,从培育到采收,在工厂的车间里形成流水线,每天可生产60吨。按公司现有生产车间7000余平方米计算,金针菇产量是同等面积设施农业生产的400多倍。而且,天赢公司生产的金针菇销路和价格极具市场竞争力,在沈阳、锦州、葫芦岛和朝阳等地供不应求。以往,8月至转年初是金针菇的产销旺季,可今年到6月末,有220名员工的天赢公司完成产值1.5亿元,获纯利20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4.5亿元、利润6000万元。
广东:“绿和”工厂化金针菇产销两旺:
本网讯(记者 任志梅)据悉,为了打破单一食用菌品种销售的局限性,广东中山市绿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简称绿和公司)通过数月的研发,成功培育出草菇、蟹味菇等新品种,并可在明年4月实现批量生产,大规模供应百姓餐桌。三年有望实现拓展市场、日销300吨的目标。
据了解,作为华南地区金针菇生产龙头企业,珠三角市场每3公斤金针菇就有1公斤产自绿和公司,中山市场80%以上的金针菇也源于此。之所以能占据“主场”优势,取决于绿和公司稳定的培育技术,以高品质的金针菇征服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今年上半年,绿和公司研发团队进行了在音乐环境中培育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无法改变金针菇60天的极佳培育时间,但在音乐的刺激下培育出来的金针菇更有活力,吃起来口感更佳,不过,该方法目前还未在绿和公司正式推广。金针菇需在湿度较高环境下培育,必须使用有特殊保护装置的音响才能支撑音乐培育技术。
除了培育技术方面的创新,绿和公司在渠道上也不断创新。据介绍,绿和公司在三年内的菇类品种将达到五种以上,届时,将在各大城市开设加盟店,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买到绿和公司的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绿和公司将增设厂房,设计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通过生态旅游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