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金针菇三要点:
一是要保证金针菇的质量。质量欠佳,价格自然不会高,而且价格相差悬殊,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铸就品牌,才能实现高收益。
二是选择适当的出菇时间。种植的金针菇大多属于低温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3℃,菇蕾形成适温6~8℃,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4月栽培出菇。金针菇上市早,价格高,但过早温度高容易烧菌,风险很大,只提倡适度提前。
三是应该分批次出菇,降低市场风险。金针菇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变化较快,为尽可能地赶上高价,获得效益,分批次出菇,10天左右一茬,使市场高价期与产量高峰期一致。
金针菇酒的生产加工工艺:
金针菇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利用金针菇加工酒,符合现代食品发展趋势。
1、原料清洗选用无病虫害的新鲜金针菇,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备用。
2、破碎:将洗净的金针菇用锤式破碎机破碎,从采菇到加工以不超过18小时为宜。
3、压榨:将破碎的金针菇用连续压榨机榨汁,并向榨汁中按每100公斤加12~15克二氧化硫。
4、静置澄清:每升液汁加0.1~0 .15克果胶酶,充分混匀后静置24小时,以利澄清。
5、调整成分:将澄清汁液用虹吸法进行分离,上清液泵入不锈钢发酵罐中,汁液不得超过罐容积的4/5。取样分析,根据要求用白砂糖调整糖度至22~23波美度。
6、前发酵:向发酵罐中接入5~10%的人工酵母,充分搅拌或用泵循环混匀。经3~5天即可出罐转入后发酵。
7、后发酵:将前发酵液转入密闭式罐中后发酵,发酵液占罐容积的90%,温度控制在16~18℃,约经30天发酵结束。取样检验分析酒度、残糖等理化指标。
8、贮藏管理:后发酵结束后8~10天,皮渣、酵母、泥沙等杂质沉积于罐底,应及时将其与原酒分开,进行一次开放式倒罐,补加二氧化硫至 150~200mg/L,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酒度至12~13度,在原酒表面加一层酒精封顶。当年11~12月进行第二次开放式倒罐。次年3~4月用密闭式进行第三次倒罐。此时酒液澄清透明,可在酒液面加一层精制酒封顶,进行长期贮存陈酿。
9、配制: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计算出原酒、白砂糖、酒精、柠檬酸、异Vc纳等用量,依次加入配酒罐中,充分搅拌混匀。取样分析化验,符合标准后进行过滤。
10、过滤:采用棉饼过滤机过滤,棉饼要洗净灭菌压制厚薄一致,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11、树脂交换:用强酸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酒液离子交换。操作时要稳定流速和控制好交换倍数,保证交换效果,提高酒液物理稳定性。每次离子交换完毕,要用清水将酒液顶出,后用清水清洗树脂,待树脂层疏松分布均匀,再用10%的食盐水溶液使其再生。
12、杀菌:用薄板式换热器进行巴氏杀菌,温度控制在68~72℃,保温15分钟。稳定流速,连续进行。
13、封装:对杀菌后的酒液进行灌装、封口、贴标、装箱。成品入库贮存或上市。
产品质量标准:色泽呈禾秆黄色,香气具有金针菇的特殊清香和纯正的酒香,滋味酸甜适口,风味独特;酒度7~10度,糖度10~12度,总酸5~6g/L,总二氧化硫200mg/L以下,铁5.5mg/L,干浸出物>16g/L;
广东:“绿和”工厂化金针菇产销两旺:
本网讯(记者 任志梅)据悉,为了打破单一食用菌品种销售的局限性,广东中山市绿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简称绿和公司)通过数月的研发,成功培育出草菇、蟹味菇等新品种,并可在明年4月实现批量生产,大规模供应百姓餐桌。三年有望实现拓展市场、日销300吨的目标。
据了解,作为华南地区金针菇生产龙头企业,珠三角市场每3公斤金针菇就有1公斤产自绿和公司,中山市场80%以上的金针菇也源于此。之所以能占据“主场”优势,取决于绿和公司稳定的培育技术,以高品质的金针菇征服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今年上半年,绿和公司研发团队进行了在音乐环境中培育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无法改变金针菇60天的极佳培育时间,但在音乐的刺激下培育出来的金针菇更有活力,吃起来口感更佳,不过,该方法目前还未在绿和公司正式推广。金针菇需在湿度较高环境下培育,必须使用有特殊保护装置的音响才能支撑音乐培育技术。
除了培育技术方面的创新,绿和公司在渠道上也不断创新。据介绍,绿和公司在三年内的菇类品种将达到五种以上,届时,将在各大城市开设加盟店,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买到绿和公司的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绿和公司将增设厂房,设计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通过生态旅游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