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品种:
人工栽培的金针菇类型,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按发生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温型;按子实体发生的多少,可以分为细密型(多柄)和粗稀型(少柄)。
(1)三明1号菌株
栽培普遍。该菌具有以下优良性状:菌丝生长快,7天可满管,25~3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出菇快,30多天即可出菇;栽培周期短,70~80天便可完成整个栽培周期。产量高,生物效率可达70%~100%。质量好,菌柄粗细均匀,色泽淡,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适温宽,3~21℃下均可出菇。抗逆性强,病菇与畸形菇少。
(2)浓色品系007、008幼菇菌盖淡黄至黄褐色,菌柄上部色淡,为白色至浅黄色,下部色深,为金黄至暗褐色,密被褐色短绒毛。抗逆性强,接种后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较高。菇蕾生长期间只需微弱散射光(5~10勒克司),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浓色品系金针菇菌盖软滑,菌柄脆嫩,香味浓郁,适于生产鲜菇内销。
(3)白色品系F21
浙江省江山市微生物研究所菌株。出菇整齐,每丛200株左右,柄长15~23厘米,菌盖内卷,不易开伞。白色品系对光线不敏感,即使栽培环境有较强的散射光,子实体仍是通体洁白,有光泽,适合制罐或盐渍加工出口。
白色品系金针菇工厂化菌丝生长较慢,抗逆性差,抗杂能力弱。瓶、袋栽培时,菌丝不易长透培养料。出菇期间对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中,菇蕾发生虽多,但成菇数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这种现象在后期尤其严重,故生产中常只收前两茬菇,所以产量较低。白色品系金针菇菇体洁白,适合于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内销有时不及浓色品系金针菇受欢迎。
(4)FU088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选育,菇体纯白色,不易开伞,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2℃左右,生物学效率60%~80%。
广东:“绿和”工厂化金针菇产销两旺:
本网讯(记者 任志梅)据悉,为了打破单一食用菌品种销售的局限性,广东中山市绿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简称绿和公司)通过数月的研发,成功培育出草菇、蟹味菇等新品种,并可在明年4月实现批量生产,大规模供应百姓餐桌。三年有望实现拓展市场、日销300吨的目标。
据了解,作为华南地区金针菇生产龙头企业,珠三角市场每3公斤金针菇就有1公斤产自绿和公司,中山市场80%以上的金针菇也源于此。之所以能占据“主场”优势,取决于绿和公司稳定的培育技术,以高品质的金针菇征服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今年上半年,绿和公司研发团队进行了在音乐环境中培育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无法改变金针菇60天的极佳培育时间,但在音乐的刺激下培育出来的金针菇更有活力,吃起来口感更佳,不过,该方法目前还未在绿和公司正式推广。金针菇需在湿度较高环境下培育,必须使用有特殊保护装置的音响才能支撑音乐培育技术。
除了培育技术方面的创新,绿和公司在渠道上也不断创新。据介绍,绿和公司在三年内的菇类品种将达到五种以上,届时,将在各大城市开设加盟店,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买到绿和公司的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绿和公司将增设厂房,设计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通过生态旅游提升品牌影响力。
辽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增效益促就业:
日前,辽宁天赢蔬菜有限公司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机器旁熟练地操作着。据了解,该公司天赢牌金针菇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了6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项目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生产的整个过程实现了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环境控制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棚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实现就业。
日前,位于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开始生产金针菇,每日产量预计可达60吨,年产量约2.3万吨。据介绍,公司引进全套国际先进现代化食用菌生产设备和技术,将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全年生产金针菇,未来还将引进设备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生产海鲜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鲜品。
据了解,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是2016年南京市重大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10亩,总投资约16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分三个阶段建设。其中,一阶段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建设金针菇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三期建设海鲜菇厂房。
金万辰项目的建成,填补了白马镇金针菇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空白,将有效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特色产业经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