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强夯加固物理模拟实验的结论
通过强夯加固物理模拟实验,可到了不同夯击能作用下不同夯击遍数加固后土体的弹性波速和土体干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1)随着夯击能和夯击遍数的增加,强夯加固的有效深度也随之增加;
(2)强夯加固土体的弹性波速与土体干密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为采用弹性波速作为强夯检测的指标提供了物理依据。
根据以上认识,在大面积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的质量检测中采用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方法对加固地基土进行三维ct扫描,获得加固土体弹性波速的空间分布,再利用弹性波速与地基加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譬如压实度、承载力、变形模量、湿陷系数等)的相关关系,即可做出对地基强夯加固质量的检测评价。
夯点土体强夯加固状态实时振动监控的工程试验
按照杭电土体强夯加固状态实时振动监测理论研究提出的技术路线,依托南水北调的强夯加固工程,展开强夯施工过程中夯点土体加固状态实时振动监测的实验。实验中布置了对强夯地基加固施工过程中强夯振动的监测,根据强夯振动频率分析理论反演夯点振动土体过程;并对夯点土体同步取样,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不同夯次对应的夯点土体的加固状态参数;统计分析各次夯击对应的夯点土体振动特征参数和夯点土体加固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形成并实现强夯施工过程中夯点土体强夯加固状态实时振动监测的技术方案体系。
地基处理土中成孔
土中成孔是挤密桩法能否应用和顺利施工的前提。土中成孔的施工方法有:沉管法、冲击法、爆扩法和钻孔法等,其中前三种均为直接挤土成孔法,而钻孔法为非挤土成孔法,故需通过孔内重锤山东强夯扩桩径后才能达到桩间土挤密的作用。沉管法 国内常见的挤密成孔方法;爆扩法在缺乏施工机械条件的地区,不失为均有相当成功的经验。近十余年,由于城区环境条件限制,或地基土含水量偏高等原因,钻孔夯扩法也已常被采用。 土中成孔施工的顺序宜间隔1~2个孔位进行,对大型工程则可分段施工;局部处理时,宜从外向内间隔成孔。在土质比较酥松的场地,桩端下存在较软弱土层时,施工后期有时会出现地面下沉和地面浅层发生裂缝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次沉管振动作用引起的振密沉陷,与施工顺序关系不大,同时对挤密地基的质量和环境亦无不良影响。 土中成孔后应即时检测桩孔质量,桩孔施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已成孔的桩孔应防止土块、杂物坠落,并应防止孔内灌水,所有桩孔均应尽快回填夯实成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