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造竹纸的工具1) 竹帘:长0. 6 米,宽0. 3 米,用约一毫米的细竹丝织成,上涂土漆,以前是自已制造,现在已买自浙江。2) 捞槽:长1. 8 米,上宽1. 0 米,下宽0. 4 米,用木板制成,它与造白棉纸的捞槽完全相同。3) 蒸煮锅:上直径2. 6 米,下直径2 米,高2. 3 米,用一块块的木板围成。4) 脚碓:一边为木头,一边为石头,长约2 米。二者比较以上白族制造竹纸的工艺与四川夹江制造竹纸的工艺[8 ]比较,竹料的处理方式不同, 加碱方法不同,二次浸泡和冲碓的方法也有区别,说明白族对内地的造纸工艺有一定改进。从基本流程来看,龙珠的造竹纸方法与明代《天工开物》的造竹纸的方法相同,说明这是明代以前中国造纸技术的遗制。
6) 加碱 蒸煮了2 - 3 天后,把大碱(Na2CO3) 加进蒸煮锅中,蒸煮锅上用草覆盖,草上再加一层灰烬,继续蒸煮2 - 3 天,共6 - 7 天。7) 去碱 蒸煮的工序完成后,除去顶层的灰和草,然后把蒸煮锅底部孔道打开,放出碱水,加清水再放出,反复7 - 8 次,基本上把碱质除去(80 %以上) 。8) 二次浸泡 加满清水,再浸泡这些除去碱质的原料,加柴燃烧,仅保持锅中温度略高于常温(约40 度) 就行,使其自然发酵,约15 天后取出。9) 舂碓 把竹料放进舂碓上,用脚力舂,大约舂一个小时,料舂细为止,若要造的是黄色纸,此时加一点买来的嫩黄(民国时是加入土产的姜黄,可能有杀虫的作用)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作为文化发达的标志纸和造纸法很早就由内地传入了白族地区[1 ] ,并由当地白族人民结合自己的习俗造出了有本民族特色的纸张,补充和丰富了我国的造纸术内容,造纸技术还从白族地区影响到云南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并与缅甸、泰国、孟加拉等国家的造纸术都有一定的技术关系[2 ] 。对白族造纸技术的探讨, 将有助于研究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