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史纸是一种产于福建省连城县的手工书画纸,它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写、图画均宜。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收藏。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
连史纸不仅薄,而且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吸水性、表面细腻光滑,所以它在金石印学领域使用非常频繁。
拷贝纸纤薄且透,覆在篆刻作品上能清楚的看到印迹的轮廓和线条;
用铅笔将汉印的线条依样描出,白文可用“双钩法”(如图);
描得越详细越好,有利于下一步的填墨;
用毛笔将空心处填上墨,所用墨汁一定要浓,有利于下一步的水印上石;
不到位的地方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修饰;
用传统的水印上石方法将印稿渡到印面(印面磨平后方能使用)
50 至100 张贴一叠,若是冬天就烧大火烘烤,夏天则视情况,也可以不烤火,贴在院内墙上,太阳光自然晒干。14) 裁齐烘干后,取下裁剪,造纸过程完成。六合造白棉纸的主要工具1) 竹帘:长宽各1 尺6 寸,即0. 53 米,用很细的竹子织成,外面围竹框,竹框上有边柱, 抄纸时可压紧纸帘。2) 木槽:长1. 8 米,上宽1. 0 米,下宽0. 4 米,用木板围成。3) 蒸煮锅:用大石头砌成,上直径2 米,下直径1. 5 米。根据我们的实地记录,一般50 公斤构皮可生产10 把纸(每把350 张纸) ,每张纸约卖8 分钱,一天可抄700 至900 张纸,扣除成本,一个纸工一天的收入不超过20 元。近来,由于构皮成本不断增高,纸工们的收入已逐年下降。我们随处所见,都是纸工们焦虑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