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信息融合、处理的平台,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是智能化交通管理与以往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的本质区别,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城市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融合是交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技术难度大、最急需的核心技术,服务于多方面的交通需求,例如道路交通状态检测、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以及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等。
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交通量也在迅速增加,道路交通拥挤愈加突出,及时地识别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可以防止或者降低拥挤程度。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表现为车速下降和路段行程时间的增加,由于交通状态并不能仅用参数来加以识别,我们可以通过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多种交通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交通参数(速度、占有率、交叉口停车延误)在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找出它们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交通流特性。
信号机的电磁抗扰度性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信号机的结构设计、布线、接地、集成电路设计、电源滤波、控制程序等各环节加以考虑解决。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未考虑到电磁抗扰度问题,导致信号机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电子元器件经常被烧毁,造成信号机在面临电磁骚扰时可靠性降低甚至功能失效,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信号机启动时序、控制方式转换功能是信号机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GA47-2002《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标准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的信号机产品无启动时序,在通电开始工作时直接进入相位运行,根本没有用于警示的黄闪信号和用于清空路口的全红信号;控制方式转换时也未按标准要求留有安全时间,相位突变,这样就极易诱发交通事故,对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从整个行业现状来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科研、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多以多时段定时式信号机为主流,能开发生产系统协调式信号机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另外还有不少城市使用的信号机是由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自行研制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2003年第3季度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国内企业生产的信号机进行了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36.4%,基本上反映了国内信号机质量水平。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信号机总体水平与国外信号机还有一定差距。
信号机工作环境严酷,连续工作时间长,在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故障,对道路交通安全必将是极大的威胁。GA47-2002《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标准规定当出现绿冲突、红灯熄灭等严重故障时,信号机应立即进入黄闪或关灯状态,对于集中协调式信号机应能及时上传故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