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随着“畅通工程”及“平安大道”活动的深入开展,智能交通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些企业正是看中此类产品的市场潜力,因而盲目投产。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甚至有些是跨行业,因而产品研发能力较弱,有些企业只能通过采用外购零配件组装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因而产品结构粗糙,功能单一,质量不稳定。
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意性太大。一些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及想法,脱离标准要求,使得产品在一些基本控制功能上与标准相差太大。
迎合市场需求,降低功能要求。由于目前国内信号机生产企业已有几十余家,市场竞争激烈。因而多数厂家为了赢得市场,争取客户,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随意降低甚至减少功能要求,以致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些还对信号机新标准不了解,让一些厂家钻了空子。另外,有些交通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过多的从自己的一些想法出发,凭经验,否定了标准中的一些规定、要求。
除了缺乏应有的市场监督及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对信号机尚未实施某种方式的市场准入制度,基层交警在选择信号机产品时,由于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等缺乏了解,因而选用的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
以上原因也正是阻碍新标准深入实施的关键,如果对这些因素有了解决的办法,那么我国的信号机水平将会又有一个新的飞跃。
首先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要有严格、正确的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一台信号机的生产,它牵涉到板金、焊接、三防处理等多道工序,因此,需要我们注意每一个生产环节。
其次企业人员素质要提高,要开发出好的产品技术力量是关键保障。一台好的信号机,除了设计师要求具备高的开发水平外,生产工人的素质,也很重要。此外,在产品生产中,每道工序都必须要有严格操作规程。
从整个行业现状来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科研、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多以多时段定时式信号机为主流,能开发生产系统协调式信号机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另外还有不少城市使用的信号机是由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自行研制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2003年第3季度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国内企业生产的信号机进行了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36.4%,基本上反映了国内信号机质量水平。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信号机总体水平与国外信号机还有一定差距。
信号机工作环境严酷,连续工作时间长,在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故障,对道路交通安全必将是极大的威胁。GA47-2002《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标准规定当出现绿冲突、红灯熄灭等严重故障时,信号机应立即进入黄闪或关灯状态,对于集中协调式信号机应能及时上传故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