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品种:
人工栽培的金针菇类型,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按发生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温型;按子实体发生的多少,可以分为细密型(多柄)和粗稀型(少柄)。
(1)三明1号菌株
栽培普遍。该菌具有以下优良性状:菌丝生长快,7天可满管,25~3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出菇快,30多天即可出菇;栽培周期短,70~80天便可完成整个栽培周期。产量高,生物效率可达70%~100%。质量好,菌柄粗细均匀,色泽淡,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适温宽,3~21℃下均可出菇。抗逆性强,病菇与畸形菇少。
(2)浓色品系007、008幼菇菌盖淡黄至黄褐色,菌柄上部色淡,为白色至浅黄色,下部色深,为金黄至暗褐色,密被褐色短绒毛。抗逆性强,接种后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较高。菇蕾生长期间只需微弱散射光(5~10勒克司),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浓色品系金针菇菌盖软滑,菌柄脆嫩,香味浓郁,适于生产鲜菇内销。
(3)白色品系F21
浙江省江山市微生物研究所菌株。出菇整齐,每丛200株左右,柄长15~23厘米,菌盖内卷,不易开伞。白色品系对光线不敏感,即使栽培环境有较强的散射光,子实体仍是通体洁白,有光泽,适合制罐或盐渍加工出口。
白色品系金针菇工厂化菌丝生长较慢,抗逆性差,抗杂能力弱。瓶、袋栽培时,菌丝不易长透培养料。出菇期间对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中,菇蕾发生虽多,但成菇数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这种现象在后期尤其严重,故生产中常只收前两茬菇,所以产量较低。白色品系金针菇菇体洁白,适合于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内销有时不及浓色品系金针菇受欢迎。
(4)FU088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选育,菇体纯白色,不易开伞,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2℃左右,生物学效率60%~80%。
金针菇菌盖过早开伞如何预防:
金针菇菌盖在未形成商品菇时就开伞,而早开伞的菌盖容易脱落,形成无菌盖的光柄菇,影响质量。
发生的原因:①与品种有关。有些生育期短的菌种常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选择菌种时,这样的菌种不能使用。②通气太大。要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通风和氧气的供应。③培养料中的供养失控。一些生育期短的品种,菌丝未发到底就已出菇,使子实体所需的养分不能正常供应。有的培养料含水量不足,造成营养运输困难。早开伞尤其是在第二潮菇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袋料中的营养消耗过多,无法满足菇体继续生长的要求。④光照过剩,太多的光照可使菇冒增大。
预防措施:选择好品种,在制种时,一次性加大培养料含水量,在配方上辅料的比例不能低于25%。另外,在转潮期如袋内水分不足时应再补水,并在补水时同时加入0.5%的尿素液以补充营养,调节养分供应平衡。
四川:成都各大商超上架韩国进口金针菇
日前,一批韩国进口金针菇产品顺利运至四川成都。此次出口的韩国金针菇是由韩国大型的蘑菇企业生产,其在韩国的蘑菇栽培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据悉,韩国金针菇90%以上生产实行的是无人自动化生产系统,通过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等严格的质量监督,以及电脑化的跟踪系统,为大家提供更安全、更新鲜的韩国金针菇。
目前,韩国进口金针菇已经进驻成都伊藤、乐天百货、人人乐、萝卜叔叔蔬果店等成都各大商超系统。将与国产食用菌一起丰富消费者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