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中的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工作。
2、“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
原因: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
措施:集中处理,用冷开水连续2天内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喷水10分钟后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3、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
原因:①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②薄膜水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
措施: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4、菇蕾变色枯死
原因:在诱导出菇阶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分泌的水珠淹没,窒息而死。
措施: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通风,使室内的小水珠风干,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为正常。
5、原基密密麻麻,有效菇稀稀拉拉
原因:主要是金针菇发育不同步所致,因为抑制开伞,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早地将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过早进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
措施: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环境,采取不同通风量的办法来解决。在抑制阶段要加大室内通风,让长得高的菇蕾发白。春夏秋冬,雨天要加大室内空气循环量,相对湿度保持80%--85%,宜采用竖直往复式升降扇,确保栽培架每一层空气均能充分流动。
金针菇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
发菌期间常见的主要有绿色木霉、曲霉、毛霉、链孢霉等杂菌,一般可采取百病傻与赛百09等药物交替喷洒菇棚的消杀办法,发菌期间每3~7天喷洒一遍上述药物以预防,发现污染菌袋后及时剔出发菌室进行杀灭处理。具体防治办法可参考有关内容,不再赘述。
出菇期间的易发病害
1、斑点病
又称褐斑病,症状表现为:菌盖上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黄褐色或褐色圆形斑点,严重时斑点下陷呈凹状,有时菌柄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椭圆形斑点,如果任其发展,15℃左右条件下,约5~7天时间,自菌柄基部表面开始,逐渐有粘性液体渗出,并向上发展至整株、整丛菇体,形成腐烂。处理措施:首先对栽培场所严格进行消(毒)杀(菌),一般可喷洒赛百09或蘑菇杀病灵等药物,间隔2天左右再次用药;其次,菌袋出菇期间,每3~7天喷洒一次赛百09溶液,注意用药目标为墙体和作业道等空闲处,不要喷到子实体上;第三,菇棚内进行喷水增湿时,一定不能喷到菌盖上,可采取遮盖子实体或只喷地面等处的办法;第五,栽培场所内使用的所有工具,在已经与栽培场所进行同步消杀后,不要随便带出去使用,尽量作为专用工具对待;最后,由于金针菇栽培场所的相对密闭性,应在适当控制通风的基础上,拒绝不必要的来人或参观,尤其本地周围相同品种的栽培户,需要进行技术交流时,可将菌袋或子实体带出去进行观察、讨论,以防外菌进入、交叉感染。
2、绵毛病(即棉腐病)
症状表现为首先从菌柄基部开始,如同柳絮或废棉绒状的菌丝,先是覆盖料面,继之顺菌柄向上发展,最后将子实体包围,受害菇体生长无力,菌盖色泽逐渐变深、变褐,继而变软,失去活力,最后腐烂,发病严重时,整个栽培场所的墙体、地面以及菌袋上一片白色,如同进入到棉花加工车间;棉腐病发病中期以后,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的代谢能力大大减弱,抗性降低,此时,其它杂菌病害很可能会乘虚而入,导致多病齐来、交叉感染。防治措施:一,加强通风,降低湿度;二,采去所有病菇,并同时破坏料面;三,设法降低温度;四,喷施百病傻溶液予以杀灭。
干腐病(即根腐病)
主要表现为基料表面有淀粉水溶液状的液体渗出,先是呈液滴,继而封闭料面,量大时液体可在袋口形成积水,染病子实体先是表现半透明状,继之呈白糖液状,停止生长,后逐渐变深、发褐、死亡、变干。处理措施:基料装袋前严格进行水分检查,不使过高;合理安排出菇季节,避开18℃以上温度;普通设施内栽培时,春季应加厚覆盖物,并在中午时分将其喷透水;加强夜间的通风,必要时应进行强制通风;将感病菌袋连同子实体一同移出棚外,采掉病菇,将菌袋浸入到消霉王或百病傻溶液中予以浸洗,置于另外的地方进行观察,确认病菌死亡后,可再度移入菇棚;其它措施可参考斑点病的防治。
菇期的生理性病害
1、边壁菇
菌袋中间部位出菇,一潮菇多为丛生,严重时可将塑膜撑破,二潮以后则以单生为主,导致料面不能正常出菇,影响产量。处理办法:菌袋浸泡补水;菇蕾发生量多并长大后,可将菌袋挑出,割破塑膜,任其生长。
2、麻花菇
菌柄一般较粗,程度不同的呈弯曲、扭曲,严重时则呈麻花状,商品价值低下,成熟后菌柄纵向破碎,如同一束棉线,失去商品价值。处理办法:管理过程中,尽量不移动菌袋,使其保持较稳定的光照等;适当进行控蕾,或采取疏蕾措施。
3、祖孙菇
同株(丛)子实体中,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而且差异极大,俨然祖孙数代。处理办法:一是进行搔菌处理,这是主要措施;二是现蕾后,对菇棚进行强制通风,让温度很低且风速较大的通风将幼蕾“吹死”,或将菌袋移出棚外,一夜即可冻死菇蕾,然后再度现蕾,即可整齐一致。此外,还可用类似疏蕾的办法,将菌种上先期发生的幼蕾除去,或者拔掉。
4、针尖菇
菌盖直径小于菌柄直径,而且呈橄榄球尖状,商品价值大打折扣。处理办法:加强通风即可。
金针菇干制储藏:
利用太阳光作为热源进行干燥,将金针菇平铺在向南倾斜的竹制晒帘上,相互不重叠,冬季需加大晒帘倾斜角度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鲜菇摊晒时应轻翻轻动,以防破损,一般需2~3天才能晒干。晒干后装入塑料袋中,迅速密封后即可储藏,建议是晒至半干再进行人工烘烤,具体情况应根据天气状况、光照强度、菇体水分含量等恰当掌握,否则,菇体会扭曲、变形、变色。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