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与隔热的区别
1)传热过程不同。
保温是指冬季的传热过程,通常按稳定传热来考虑,同时考虑不稳定传热的一些影响;隔热是指夏季的传热过程,通常以24h为周期的周期性传热来考虑。
2)评价指标不同。
保温性能通常用传热系数值或传热阻值来评价。隔热性能通常用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即较热天气)围护结构内表面高温度值来评价如果在同一条件下其内表面高温度低于或等于240mm厚砖墙(即一砖墙)的内表面高温度,则认为符合隔热要求。
3)构造措施不同。
由于保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或传热阻值的大小,由多孔轻质保温材料构成的轻型围护结构(例如彩色钢板聚苯或聚氨酯泡沫夹芯屋面板或墙板),其传热系数较小,传热阻较大,因而其保温性能较好,但由于其质轻、热稳定性较差,易受太阳辐射和室内外温度波动的影响,内表面温度容易上升,故其隔热性能的往往较差。
保温性能是以传热系数K值表示,K值越小保温越好,隔热是热惰性指数D值表示,D值与越大隔热性能越好。例如:同等厚度的EPS板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性能(计算K值)则是EPS效果好,但隔热性能(计算D值)则胶粉聚苯颗粒效果好。
据调查,我国2005年水泥产量已达10.64亿吨,考虑在建项目和产能没有发挥出来的约3亿吨产量,以及拟改造、扩建的项目,预计“十一五”期间水泥会大量过剩。另一方面,水泥的生产成本预期会持续增加,而相应的售价却难以成比例上调。这样,在规模和设备上没有优势的中小水泥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何使中小水泥企业走出困境,是对中小水泥企业家们的一次重要考验。我们以为,可以利用中小水泥企业的一些优势,开发生产新兴建筑材料—干粉砂浆。
两个概念容易搞混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加剂的选用。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等)在混凝土中测试时只是测试抗压强度,如防冻剂是测试混凝土在低温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损失率。
干粉砂浆的产品中主要的测试指标是粘结强度,一些砂浆中的外加剂在选择时应重点考虑粘结强度,如干粉砂浆专用早强剂重点是指砂浆的早期的粘结强度提高多少,而不是抗压强度提高多少。这一点非常关键,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些混凝土中外加剂直接应用到砂浆中,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非常大,反而起到的负作用。
二是以抗压强度指标评判粘结强度。瓷砖粘结砂浆的标准未做抗压强度指标要求,而一些人认为瓷砖粘结砂浆用手容易撵碎变(抗压强度指标)便认为粘结强度低。这是因为瓷砖砂浆掺入可再分散乳胶粉等聚合物后产品的粘结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但会降低抗压强度。
但也有例外: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柔韧性指标只规定了压折比值,未规定抗压强度的低值,也给实际应用带来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