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干粉砂浆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在应用过程中一些客户都提供了在生产、使用和监管单位对干粉砂浆的一些概念和性能指标存在的混淆,主要有以下概念:
粘度与强度
粘度越大强度越高。强度通常是指砂浆固化后的物理性能指标,粘度通常是指是砂浆搅拌后的状态,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指标。粘度与强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强度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而粘度一般是通过纤维素醚粘度的调节,纤维素醚低在几百粘度,高可达二十万粘度,纤维素醚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进行选择,纤维素的粘度与强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消泡剂由于纤维素、淀粉醚以及聚合物材料的添加,无疑增加了砂浆的引气性,这一方面影响了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黏结强度,降低了其弹性模量;另外一方面,也对砂浆外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分有必要消除砂浆中引入的气泡。目前国内主要采用进口的干粉消泡剂来解决此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商品砂浆黏度大,气泡的消除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抗流挂剂粘贴瓷砖、泡沫聚苯板,以及涂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时,面临的问题是下坠。实践证明,掺加淀粉醚、钠基膨润土、偏高岭土和蒙脱石等材料是解决砂浆施工后下坠的有效措施。解决下坠的问题主要是提高砂浆的初始剪切应力,即提高它的触变性。实际应用中,选择好的抗流挂剂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解决触变性、施工性、黏度和需水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有底模后砂浆抗压强度降低6%-52%,降低幅度较大。因JGJ 70一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正在修订之中,其中抗压强度试验拟由原来的无底模改为有底模,并相应给出一个换算系数。
鉴于砌体结构设计仍采用无底模测得的抗压强度,为了与现行标准之间相互协调,试验方法仍依据JGJ 70一90,待该标准修订实施后,自然就换成有底试模,本标准不再另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