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粽子,浙江嘉兴汉族传统名点,具有悠久历史。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粽子批发
肇庆裹蒸则是人们为过新年而制作的传统食品。很多人认为裹蒸是粽子的一种,因为它们都是用植物叶子来包裹的食物,因此有人一提起裹蒸,总要在后面加个“粽”字,其实裹蒸与粽是同宗不同源的两种食物,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首先裹蒸从外形和材料都较粽子严谨,在南北朝还曾为朝庭贡品。追溯“裹蒸”名称的由来;早在《南史》记载中就已提到“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日:可片破之,余充晚食。”这里讲的是南北朝齐明帝的一段逸事:太官给他送来裹蒸,他将裹蒸一分为四,先吃一半作午餐,留下一半晚上再食。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裹蒸在古代已经是宫廷食品了,否则是不能成为“贡品”、“御食”的。
追溯粽子的起源,在我国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至今中华民族仍保留端午节吃粽子的生活习俗。而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为什么食物中的“粽子”会与屈原挂上钩呢?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抱石含恨投江,老百姓们得知此噩号之后,都纷纷划着渔船,操着竹竿,四处打捞。人们连续打捞了两天两夜,都不见诗人屈原的尸首。到了第三天,人们担心江里的大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便纷纷把从家中带来的角黍(一种用竹筒或竹叶包装的食品)投入江中喂鱼,最后终于保住了屈原的尸体。此后人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以菰芦叶裹黍米,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日“粽”,又名“角黍”。到了宋代,人们习惯称的“粽子”,其名目就已经渐多了。例如,《武林旧事》里记载:当时宫廷里的蜜糖巧粽,极其精巧,形态各异,名品甚多,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开始用芦叶裹粽子,其粽馅也多起来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火腿粽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