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越冬部位及形态从田间挖回的样本室内盆栽验证:①病叶中部及叶尖上的夏孢子死亡较早,不能越冬,而像“耳屎”样“夏孢子”堆集在麦苗心叶基部分蘖处,引起主茎第3叶、第4叶和一级分蘖第1叶感病;②“小病斑”病叶和“半干半绿”的病叶能产生新的夏孢子,干枯30d的病叶,保湿培养后能产生新的夏孢子,而40d后的干病叶则出现“疱状”条斑,但孢子堆不破裂;③从“冬至”到“立春”60多d夏孢子颜色成铁锈色,则以潜育菌丝[2,6,7]越冬,其它时间以桔黄色的夏孢子形态存在,但因年份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异。
浊小麦湿害防治方法: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苗期受害造成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延迟,根系不发达,苗小叶黄;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三片功能叶分别较健株短20%、30%、36%,有效穗减少40%;扬花灌浆期受害 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青枯死亡。生产上中后期发生的湿害较前期重,其中拔节孕穗期发生湿害损失最重,此间受害有效穗少,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