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糯米粥
材料
冰糖少许糯米100克小麦仁100克陈皮1小片
做法
1.糯米、小麦仁洗净;
2.粥锅内注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加入糯米、小麦仁、陈皮后用大火煮开,转中火煮约30 分钟;
3.待糯米粥煮好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越冬部位及形态从田间挖回的样本室内盆栽验证:①病叶中部及叶尖上的夏孢子死亡较早,不能越冬,而像“耳屎”样“夏孢子”堆集在麦苗心叶基部分蘖处,引起主茎第3叶、第4叶和一级分蘖第1叶感病;②“小病斑”病叶和“半干半绿”的病叶能产生新的夏孢子,干枯30d的病叶,保湿培养后能产生新的夏孢子,而40d后的干病叶则出现“疱状”条斑,但孢子堆不破裂;③从“冬至”到“立春”60多d夏孢子颜色成铁锈色,则以潜育菌丝[2,6,7]越冬,其它时间以桔黄色的夏孢子形态存在,但因年份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异。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密切的节节麦。在肥沃新月地带,特别是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周围地区,是栽培二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通常认为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关于小麦的演化有多种学说,但传统观点是:野生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经驯化演变为栽培一粒小麦(AA)。野生一粒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组BB)发生天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AABB),再经驯化演变为栽培二粒小麦(AABB)。栽培二粒小麦再演化成为其他四倍体组小麦。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发生天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组小麦(AAB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