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惠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推动快递企业主动参与城乡综合便民服务,建设末端综 合服务平台。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机关学校以及专业第三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 服务合作,共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写字楼、校园等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设置智能快件箱。建设农村快递 服务点(站),与交通、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合作, 整合多种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均衡区域间服务能力。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依托区 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竞争层次、 科技含量,着重在产业联动、系统服务、跨境寄递等方面形 成示范,带动和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企业在中西部地 区加强分拨设施建设,加大运输装备和运力投入,落实网点 建设标准。突出快递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企业整合农村快递物流资 源,建设改造农村配送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网点,实现农产 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有序 集散和配送。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任务
(一)壮大市场主体,打造快递航母
做强骨干快递企业。围绕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方向,鼓励快递企业通过合作、联盟、收购和交叉持股等方 式实现兼并重组,开展资源要素整合,集中优势资源扩大市 场份额。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快递航母”,突出优势做 大做强做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做强实物网络和服 务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产融结合,逐步实现资源、运营、管理 的协同。鼓励骨干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健全仓储、 冷链、运输、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快递 物流运营商转型。鼓励骨干快递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快递品牌。
带动中小企业集约发展。鼓励中小快递企业通过战略合 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 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小快递企业与地方实体经济、电 子商务等协调发展,深耕区域性网络。加强运输、仓储、配 送、信息服务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平台化发展。对接不 同服务环节、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定制服务。延伸服务网络,增强末端集成服务能力。
(二)强化服务能力,加快普惠发展
提升分拣处理能力。加强分拣中心、集散枢纽和快递专 业类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运转效率高的骨干网络体 系。支持骨干快递企业建设辐射国内外的大型航空快递枢纽 和集散中心。依托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完善优化快件处 理中心布局,推动在铁路、公路、水路站场枢纽建设快件集 散中心。鼓励快递企业建设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推 广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装备,提升处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探索“园区+快递”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集聚、经 营集约、功能集成。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格局更趋复杂。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化和行业关联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国快递业进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国家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随着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关联产业升级, 快递业上游产业环境将更加优化,全新供给模式加快形成, 迫切需要提升快递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资本介入逐步加快, 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跨界融合渐成趋势,将有力推动快递业市场主体兼并重组,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快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逐步打破行业发展单一、同质、低质化现状,向多元、规范、精细化转型,压减低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率。
2.“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快递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快递业对接供需两端,积极提高服务匹配能力,将逐步打造一个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新经济的生态体系。快递发展空间未来将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快递与电商合作不断深化,与 现代农业、制造业、跨境贸易等协同模式不断拓展。线上线下互动,将进一步畅通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快递业加速升级,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的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创新服务链、 打通信息链、改造实物链,助推快递业步入新的发展时代。
3.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快递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机遇
我国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将逐步放宽商贸物流等外资准入限制。随着国内包裹快递市场的开放,快递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推动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区域间贸易活动更为频繁,国际物流战略通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亟需形成一批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递企业。中国制造“走出去”步伐加快,为快递企业实施“跟随发展”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使快递企业加快提升订单处理、跨境运输、海外仓储、境外投递等能力。
4.“放管服”改革为快递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助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国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将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源有效聚合,持续释放快递市场活力。加强快递业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结合,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适应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促进快递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政企互动,提高行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有利于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资源环境制约对快递业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受成本、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峻。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行业发展影响日益突出。车辆、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需求量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快递业将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降本增效。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实现快递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的效能、高的效率、高的效益”的绿色发展。
新机遇、新需求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快递发展同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困难相互交织,快递消费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匹配、要素成本攀升等问题明显。二是网购人口红利逐步衰减,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增速减缓期,快递增长的结构性风险加大。三是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旧市场主体间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市场格局不确定性增加。四是模式创新与现行法规之间碰撞日趋频繁,对国家治理提出新挑战。五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寄递安全事件频发多发,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行业安全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