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网购生鲜商品。每日优鲜、京东、顺丰优选……纷纷发力电商领域这片蓝海,生鲜电商前景真的美好吗?
生鲜电商缘何冰火两重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损耗大、对物流与供应链要求高、运营和仓库配送成本高是重要原因。无法获得融资的企业自然玩不下去了。以损耗为例,发达国家生鲜电商食品损耗通常为5%,在我国,由于生鲜食品品类多且杂、同质性强、储存时间短且非标化,损耗高达20%至30%。
线下店成为不少电商平台的执念,从线下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也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普遍做法。而这一点也在生鲜电商的领域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背靠阿里的盒马鲜生率先入局,开设线下门店。
自建实体店需要雄厚的资本,还要考验本来生活的选址能力和运营能力,这些都需要本来生活有足够的储备,以及保证有可以支持本来生活在自建门店后仍旧可以长远发展的团队。
正值水果大量上市的好季节,卖水果起家的许鲜网却突然“瘫痪”了,不仅线上无法下单,线下自提点也人去楼空。
在消费升级、移动互联网发展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同作用下,生鲜电商被各路资本视为有利可图的一块大蛋糕。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配套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生鲜的价格承受力节节攀升,这让生鲜电商成为资本眼中“电商领域最后的肥肉”。
高校起家的许鲜一路从校园发展到写字楼和商圈,主要瞄准学生和白领市场。不同于其他生鲜电商送货上门的服务,许鲜采取网上下单、次日门店自提的模式。除了少量自营自提点,许鲜多采取与超市、便利店、小吃店等街边店合作的方式,寄放用户预定的水果。
但遗憾的是,这块“肥肉”看着诱人,吃起来却并不容易,一大批创业公司倒在了烧钱扩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