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买过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在25℃的气温环境下,杏仁、百果等馅心月饼可存放15天左右;豆沙、莲蓉、枣泥等馅心月饼,存放时间则不宜超过10天;如果气温超过30℃,月饼存放的时间还应该适当缩短,一般不宜超过7天;至于鲜肉、鸡丝、火腿等月饼,应随买随吃。月饼存放时,不宜与其他食品、杂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应有的口味和特色。
多余月饼处理随着中秋小长假的结束,很多人家里还有不少剩余的月饼,扔掉又觉得可惜,这'甜蜜的负担'到底该如何处理呢?看巧妈怎样'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