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展物流快递业
“互联网+”时代与中国快递物流相结合,必将是助推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新引擎;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达到智能分单、分仓选址、自动扫描……5月8日,参加2015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快递物流分论坛的嘉宾围绕“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主题发言。
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韩瑞林认为,推动快递业发展是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展物流快递行业。在贵州这个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应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要推动农村电商服务,将快递服务向更加广泛的领域扩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商品流通,我国快递业务60%以上来源于网络配送需求。物流业的发展要与电子商务配送方式相结合,按照消费的需求实现转型、创新。”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聂林海认为,快递物流业发展要改变各自为政,东部地区物流网络密、西部地区物流网络稀,特别是农村物流缺失的局面,做到分工细、效率高。未来应该加强电商与快递物流的深度合作,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等。
“快递和互联网融合,将会实现改革创新发展,用互联网来连接客户和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力虎认为,要广泛推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快递物流的智能化、生态化、机械化等。实现互联网+快递+农村,使农产品走进城市,工业品走进农村,畅通物流渠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
“物流快递行业要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寻找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客户实现分仓选址、路线选择等,做出比较有效的仓库布局。”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电商与物流部副总经理苏薇说。她认为,利用互联网实现跨境电商,必须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监管场所平台等,如与海关、税务等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跨境电商物流业发展。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格局更趋复杂。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化和行业关联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国快递业进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国家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随着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关联产业升级, 快递业上游产业环境将更加优化,全新供给模式加快形成, 迫切需要提升快递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资本介入逐步加快, 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跨界融合渐成趋势,将有力推动快递业市场主体兼并重组,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快递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逐步打破行业发展单一、同质、低质化现状,向多元、规范、精细化转型,压减低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率。
2.“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快递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快递业对接供需两端,积极提高服务匹配能力,将逐步打造一个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新经济的生态体系。快递发展空间未来将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快递与电商合作不断深化,与 现代农业、制造业、跨境贸易等协同模式不断拓展。线上线下互动,将进一步畅通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快递业加速升级,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的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创新服务链、 打通信息链、改造实物链,助推快递业步入新的发展时代。
3.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快递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机遇
我国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将逐步放宽商贸物流等外资准入限制。随着国内包裹快递市场的开放,快递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推动行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区域间贸易活动更为频繁,国际物流战略通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亟需形成一批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递企业。中国制造“走出去”步伐加快,为快递企业实施“跟随发展”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使快递企业加快提升订单处理、跨境运输、海外仓储、境外投递等能力。
4.“放管服”改革为快递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助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国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将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源有效聚合,持续释放快递市场活力。加强快递业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结合,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适应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促进快递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政企互动,提高行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有利于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资源环境制约对快递业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受成本、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峻。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行业发展影响日益突出。车辆、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需求量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快递业将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降本增效。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实现快递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的效能、高的效率、高的效益”的绿色发展。
新机遇、新需求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快递发展同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困难相互交织,快递消费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匹配、要素成本攀升等问题明显。二是网购人口红利逐步衰减,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增速减缓期,快递增长的结构性风险加大。三是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旧市场主体间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市场格局不确定性增加。四是模式创新与现行法规之间碰撞日趋频繁,对国家治理提出新挑战。五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寄递安全事件频发多发,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行业安全风险加大。
物流业四位一体,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1、设施层、平台层、服务层、应用层四位一体,服务层居于核心地位
我国物流的产业连接上下游多个产业,对经济带动性强,且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业从产业结构上可以分为设施层、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每一层要依赖多个行业,也辐射多个行业。
服务层是物流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连接货主和客户,是设施层和平台层价值的直接体现。服务层分成基础性的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服务,其中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关键。
2、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环境良好 受益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基础网络日益完善。我国铁路、公路、航运、水运、仓库等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庞大,尤其是高铁、公路、高速通车里程均跃居世界第壹。
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事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家相关部门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