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售后服务的五大途径
一、将“客户”要领引入企业内部:
客户服务是所有员工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直接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员工的工作。整个物流公司都可以看作是客户经理(客户服务或营销)部门。因为公司每一个员工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客户满意的程度,所以,物流行业必须将“客户”的要领引入物流业内部。特别是在营销后服务中,物流公司高级主管、客户部门人员不仅要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而且要首先满足内部客户(即其他员工)的需要,二线员工必须尽力向一线员工提供支援。
二、创建“服务至上”的物流企业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开始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并将其引入到物流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去。于是制定了许多市场营销的规章制度,并强制员工去执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在于:制定制度并不困难,关键是只有让员工认可、内化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员工才会主动地、绞尽脑汁地去想、去做他能为客户所做的事情。同时,物流公司在服务上的竞争,关键不是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多少,因为这些都是很易模仿的,主要在于服务文化。因为建立和改变物流企业文化,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服务杰出的管理者,会不厌其烦地阐释其服务理念,并亲自到一线为客户提供服务。因为这样做可以使高层主管接触到客户遭遇的问题,体验一线员工的辛劳,同时也可以向所有员工展示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参与型的领导才能真正使员工体会到传播的“文化”的实质,而员工才可能有的投入。此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机构也是重要的一环。这种组织结构应该向员工传递这样的信息:一线员工的职责是使客户满意;而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支援员工,使他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要做到这样,一线员工应被充分授权。因为真正了解客户的是直接面对他们的一线员工,如果这些人没有权力根据客户需求决定自己的行动,就不可能让客户满意。为了保证一线员工正确地使用权力,物流公司要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层要由机械管理者转变为客户拥护者和教练,配合员工愉快地工作。同时,在缩短管理半径的同时,强调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一方面管理者必须让员工了解服务的目标,协助他们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一线员工应将客户的意见准确、快速地反馈给管理层,并提供决策参考。
三、 规划好营销后服务系统:
(一)、是要建立客户资料库。客户资料是物流公司营销活动的起点,其基本思想就是做到对客户了如指掌,不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征求意见,从而针对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要准确规划设计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并实行资源共享。
(二)、是尽量提供全位营销后服务,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依赖性即设置高的转换壁垒,使客户难以离开。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月度统计分析表,报给客户参考。
(三)、是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在确定提供哪些服务项目之前,先识别客户最重视的各项服务及其相对重要性,进行优先排序,根据“二八”原则,对重点和优良客户量身定制服务项目,避免在某些低层次服务项目上投入过度。
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五、 衡量客户满意度。
铁路企业在物流方面运作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铁路物流(Railway Logistics)是依托铁路的点、线集合,发挥基础设施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的网络经济特征,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根据铁路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与现代物流企业相比, 铁路货物运输代理业尚存在以下差距。一是现代物流企业一般是向用户提供服务, 而铁路运输代理企业则只提供铁路运输代理服务,从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上, 铁路运输代理企业很难与现代物流企业竞争。二是一般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都有遍及全球的集结、配送节点, 选择运输工具灵便自如, 而铁路运输代理企业的运输工具比较单一,在经营的灵活性上显然不够。三是现代物流企业已建立起功能完善的、面向社会的电子商务网络, 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 情报活动准确, 而铁路运输代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 铁道已组建了具有现代物流功能、拥有网络优势的 3个专业运输公司。总的来看, 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各方面的合力也正在逐步形成
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要做好信息化工作,确保效果,前提应该是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梳理整合,业务和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明确,只有这样,IT部门才能提出合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加以落实。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第1是物流信息技术。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信息化是支撑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物流信息技术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很多其他的技术也是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如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移动通信技术、视频和语音通信技术等,它们也是物流信息技术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必须跟踪了解这些技术及应用,也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第2是如何处理好企业自身IT核心能力建设与外包的关系。从国外到国内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国外很多全球500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