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肇庆人制裹蒸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 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沙、猪肉馅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不少中外游客都闻名而来,不仅购买裹蒸粽作为旅游的礼物,还有意了解裹蒸粽的制作过程及历史。肇庆皇中皇裹蒸粽作为肇庆的一张名片,名不虚传。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湖州粽呈特有的长条形,形似枕头,故有“枕头粽”之称:又因其身形瘦长,中间凹,两头翘,颇具线条美,小巧优雅,故有人戏称其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种多样,如酱油、鲜肉、豆沙、蛋黄等。现今湖州有名的粽子有震远同、诸老大等。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正面方形(金字塔),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此外,粽子属主食而非辅食,所以吃了粽子就一定要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一天吃一餐粽子就足以让消化系统‘大动干戈’了,所以尽量别铆起来吃两餐,不然很容易让肠胃‘罢工’。”。
总结:虽然专家们建议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但只要掌握好窍门,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