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与物流的区别
物流是指为满足客户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过 程。物流过程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内容。运输在物流过程中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它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 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陪送等活动,就能圆满的完成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从概念中可以看出,运输只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总成本控制的思想。它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具有动态性的系统 总体,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益,物流的效率与效益是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往往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物流 突出了市场服务的观点,一切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专业物流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来取得竞争优势,挣得市场份额。
物流与运输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在时间上的刚性约束。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是以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生产的精益化组织要求物流服务时间上的准确化,因此产品是实物流 动快或慢、接取送达的早或晚都是不合理的;物流管理与运输的区别就在于全过程是否用准确的时间进行控制和组织。
(2)物流服务在时间上的弹性调整。物流的作业应当有高度的计划性,但这种计划的本质要求服从企业的生产、销售节奏,一旦生产、销售节奏发生变化,再合理 的物流计划也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调整和补救。物流作业计划不像运输计划那样可以作为与用户争执责任的把柄,其随生产变化的灵活性是服务水准的体现。
(3)物流服务在范围上的延展性。物流对用户应追求高质量的水准,要理解质量有标准但没有极限。在服务过程中,凡是用户不满意的地方都应加以改进,这些改 进和附加的工作往往会形成新的服务项目或服务产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更高的回报。
(4)物流服务是为企业营销进行的创造性设计。物流企业要加强营销以争取客户,但这种营销不是传统的运输报价和一笔合同的签订,而是为用户设计一整套优 化、经济的产品物流方案,因此营销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支既懂得运输又精通生产、销售和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取决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应变能力和设计能 力。
(5)物流服务在实力上须有长期性合作伙伴关系。
互联网+物流 让中国物流步入快车道
我国物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包括城市物流手段研究,如城市配送定位技术、配送专用车辆等城市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包括城市物流方式研究,如快递、配送的优化方案、政城市物流研究必须立足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如目前城市物流的城市物流规划缺乏理论和方法体系支撑,流通环节繁琐、物流费用大、流通效率不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有比较大差距,物流设备标准不统一,衔接配套差,系统优化较差等问题。城乡界限的淡化以及城市的集群化,使城市物流将形成多个城市之间的集群化、网络化,从而城市之间物流布局网络化。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这些都会促进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与之相应,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也要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不断优化行业的管理、运营、市场等各环节,构建透明、信息对称、价格公开的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让中国物流步入互联网+物流的快车道。
物联网时代,冷链物流的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的火热和市场发展,为了更好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在物流行业同样也涌现诸多智能监控类的硬件,以帮助物品实现安全可追溯、质量可监控、订单信息可跟踪等。
尤其是要通过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将能够大幅提升冷链物流配送的效率,并对整个冷链物流配送进行更好的管理把控。
但在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难题有待解决:比如预约难,功能单一,安装维护效率低下等。
首先目前大多数的监控设备是有线的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穿孔走线,导致安装复杂实施难度大,且耗时,尤其冷库环境下的安装更是“难搞”,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
其次是近些年随着无车承运人模式的兴起,运力发生新变化,外协车辆比例攀升,且不讲安装维护难或易,安装费用谁承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另外,我们也发现,局限于单点采集数据也是现在行业的普遍趋势。外协车辆的管理往往采用便携式设备,数据采集相对单一,例如便携定位设备,只能采集位置;便携温湿度设备能采集温湿度数据,但得不到精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