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产品都要通过经销商一级一级层层代理下去,最终到达超市等渠道终端,最后没卖掉的产品会退回给经销商,但经销商又不能退给厂商,实际上他们是承担了商品过期很大的风险。
目前大部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是通过油墨喷码设备打印,占了七八成。其实很多年前就有更先进的激光打标设备问世,但整体来说,目前还是使用油墨喷码的多,使用激光打标机的仅限于矿泉水、王老吉等不易产生存货的快消饮料和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
厂商大不用激光打标机,一是因为油墨喷码机便宜,两三万块钱就可以买到,而激光打标机差不多要接近十万(前些年要十多万);二是经销商的反对。
激光打标机与油墨喷码机很大的不同是,激光打标会在包装上形成凹凸面,导致生产日期是不可更改,但是油墨喷码机里有稀释液,喷上的生产日期很容易就会残缺、模糊、也很容易被更改(前些年还有职业碰瓷的,用洗甲液把油墨喷码生产日期洗掉,向消协举报厂家标识不明来索赔。)但是,使用激光打标的食品一旦临过期卖不出去,损失大的无疑就是经销商。
所以,经销商们非常反对,甚至拒绝进货,厂家就算有心加强品控也不得不妥协几分。
由于使用过期、回收食品的隐蔽性以及利益回报不菲的特点,目前来看,如果没有内部线人的举报,查处几乎不可能。企业如果主观上故意要使用这些原料,所有的台账制度都是空话。我设想了几种可能存在的使用过期回收原料的情况,大家想想,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 内部举报,靠外部监督如何才能发现?从制度上如何才能防止?
1.退货,放在仓库中,遇到检查就说要销毁,事后提供假的销毁记录,实际上半夜叫几个心腹员工,把生产日期改掉,或者粉碎作为原料放在配料间里。
2.过期原料,在临近保质期的时候,半夜叫几个心腹员工把生产日期改掉,改做进货记录上有存在记录的批次,实际上采购的那批次已经使用掉了,但配料记录上不记录原料批号,也无法发现。就算配料记录上要求写上原料批号,也可以造假。
无良商家无孔不入,为了我们民众的安全,把过期食品交给天津兴业祥达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环保安全,值得信赖!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1、 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2、 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一般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硫等化学品的危害。
3、 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4、 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5、 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偏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6、 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7、 防“散”
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