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加多了并不会有什么好处,润滑油中的两个个误区
汽车润滑油在维修保养时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优质润滑油除了能保护发动机、减少换油的次数外,还能节省汽油开销。在这个季节,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润滑油使用不当引起汽车故障,“不当”的使用方法一般源于车友对润滑油的四种“误解”。
误解一:润滑油能多加就多加
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因为润滑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 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汽缸和 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其次,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误解二:什么时候润滑油变黑了就该换油了
这种理解并不全。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 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静分解剂。这种清静剂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 生成,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
润滑润对汽车而言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些车主在使用润滑油的时候,有时会换着品牌使用,这样究竟好不好呢?今天济南阿尔顿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吧:
下面济南润滑油厂家为大家解答一下:济南润滑油厂家明确的告诉大家,不同档次、不同牌号的润滑油,产生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它们的配方组成是不相同的,若互不兼容,则会产生反应、沉淀等,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还有可能对发动机不利,造成发动机故障,进而影响到汽车的保养。
因此,济南润滑油厂家建议大家,在选购润滑油品牌和型号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仔细、相对固定,不能频繁的更换,以免损坏发动机。
润滑油指标基础知识,济南阿尔顿的小编给您介绍一下
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
(1) 颜色
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所以可以进行前后对比判定润滑油产品质量。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2) 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不同的使用设备需要不同粘度的润滑油,所以粘度测定的意义相当重要。
(3) 粘温特性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使用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运行情况下油品仍有较好的油膜厚度,以保证设备运行中有较好的润滑效果。
(4) 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8~15℃。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的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10℃以上。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 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主要与润滑油的组分有关。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