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来看物流技术
物流有五大物理要素,分别是人、货、车、节点、线路,这些物理要素由于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受到业界各方的广泛关注,物流企业由此开始走向信息化。人们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物流环节进行结合,从虚拟走向实体,走实体走向虚拟,这些物理要素自身价值加上其背后交织的大量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资金流、信息流,形成了物流生态的各种链条和网络。
从物流与“工业4.0”、互联网+、创新创业三个热点的结合来看,物流进入了一个依托新的信息化技术,促进物流各生态链相互融合发展的时期。物流各环节机电设备自动化、商品与货物的信息自动采集与处理、物流环节中的数据互联互通、物流大数据分析应用成为物流全链条中各生态环节相互融合的推力,通过物流这个生产环节,企业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形成融合协同的局面。
未来也许一个小的切入点都可能会形成一个创新的物流业务。这些新兴的创业企业有创新的信息化手段和商业模式,在得到资本的支持下,可能会快速扩张。
物流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1、运输
使用设施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物流活动。
2、库存
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
3、包装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4、搬运
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搬运是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作业。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信息管理
对于物流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有关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使物流活动能有效、顺利进行。
物流配送路线的优化
随着配送的复杂化,配送路线的优化一般要结合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求解的方法来制定合理的配送方案,目前确定优化配送方案的一个较成熟的方法是节约法,也叫节约里程法。利用节约法确定配送路线的主要出发点是:根据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包括车辆的多少和载重量)和配送中心到各个用户以及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来制定使总的车辆运输的吨公里数小的配送方案。利用节约法制定出的配送方案除了使配送总吨公里小外,还满足城市物流涉及生产、消费、金融等多个社会领域,主要为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成本提高,因此城市物流学科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城市物流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城市物流主要是对城市物流总体的研究,理论上应该有城市物流总论,主要界定城市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实践上应该进行城市物流区域规划即从城市区域的全局对城市物流及相关行业和区域进行规划和布局研究。微观层次主要是对城市物流的管理层次进行研究,包括对城市物流组织的研究,如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运营管理;包括行业城市物流的研究,如城市内部的粮食物流、汽车物流、煤炭燃油等的能源物流等;包括城市物流手段研究,如城市配送定位技术、配送专用车辆等城市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包括城市物流方式研究,如快递、配送的优化方案、政城市物流研究必须立足解决现实重大问题,